天台山游记作文怎么写?( 二 )


天台寺山门是后来重修的 , 粉墙黛瓦马头脊 , 典型的徽派样式 , 庄重典雅 , 气势恢宏 。穿过大门迎面巨大的照壁镶嵌着明代镌刻的《天台胜纪》 , 转过照壁 , 便是重重叠叠的石阶 , 这些石阶做工精细 , 都是平整的条石砌成 , 数十米一个转角平台 , 向上延伸 , 人行其上不觉得累 。石阶两旁苍松列阵以待 , 古朴的苍松虬枝曲节 , 在迷雾里影影绰绰 , 婀娜多姿 , 如同窗花剪影 。崎岖的石板路 , 宛延曲折 , 跌宕起伏 , 似穿珠之线 , 将道路两旁古冢、名刹、奇异的地貌连成一体 , 形成独特的景观 。我们朦朦胧胧地在迷雾中穿行 , 如入迷宫 。初时 , 脊背透心的凉 , 后来汗流夹背 。迷漫的雾水将我们的头发与衣服湿透 , 头发的流水与身上的汗水交融在一起 , 十分的难受 。
转过山坳 , 进入一道古朴石门 , 一个状如香炉的石墩映入眼帘 , 香炉前摆放着长方形的条几 , 外沿镌刻着 “告天炉”三字 。相传这是有着85亿年的二长质片麻岩 。民间作为求天问卜 , 祈求的心愿告达天庭的“通道” 。过了告天炉 , 走过一段平缓的山路 , 一堵硕大无朋的岩石横亘于前 , 云雾缭绕 , 难识真容 , 这就是天台山主峰 。只见巨崖边缘陡峭如削 , 直插云霄 。石壁上 “挽救国家 , 复兴民族”的摩崖石刻依稀可辨 。可以想象在那民族危亡之际 , 多少仁人志士在这里艰苦抗争 , 壮怀激烈 。
上山的道路便从岩石下一个巨大的凹陷处延伸出去 。当地村民便在这一石崖下的凹槽内 , 依山傍石搭建了一座木板房 , 外砌一个开放式茶座 。极显原始古朴的风雅 。人行至此 , 人困马乏 , 茶座小憩 , 上一壶清泉沏的野茶 , 浅酌漫饮 , 品茗观景 , 那是何等的惬意啊 。然茶价贵的离谱 , 游客望而却步 。我们在这里拍了几张照片作为到此一游的见证 。
穿越石崖 , 道路更加崎岖陡硝 。我们沿着安装了铁索护栏石崖小道前行 , 浓雾稍退 , 偶尔望见脚下深渊 , 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 一种莫名的恐惧袭上心头 。我们转过一道山坳 , 沿着笔直陡硝的石阶攀援而上 , 如登天梯 。一座坚固的石门卡在头顶 , 门楣上 “离垢门”三字赫然在目 。穿过此门 , 向右有一条平缓略带弧形小道 , 小道的尽道又是沿着陡峭的石壁砌筑的石阶 , 石壁入口与出口均有两方斗大的石刻:“天台”、“伯台”引人注目 。伯台何意 , 是此台堪无伯仲 , 天下属老大吗?不得而知 。伯台之上又一座石砌大门横亘于前 , 此门名曰:“息缘门” 。入得门内 , 一株虬枝盘曲的松树披红挂彩 , 莅立那里迎接八方来客 。转过小山嘴 , 一座牌坊门楼高高耸立于石阶之上 , 门楣上书:“达天门” 。过了此门便是天境 , 只见高台之上 , 天台宝刹巍峨高耸 , 宏伟壮观 。天台寺 , 是中国佛教八大宗之一的天台宗的起源地 , 历史悠久 , 声名远播 。来到寺前 , 我们三人双手合十 , 至虔至诚入寺礼佛随喜 , 抽签问卜 , 各抽了一支上上签 , 三人皆大欢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