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后感|瓦尔登湖读后感1500字

瓦尔登湖读后感(瓦尔登湖读后感1500字)
合上《瓦尔登湖》 , 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 , 澄澈见底 , 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 , 不染纤尘 。正如徐迟先生在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 , 一本寂寞的书 , 一本孤独的书 , 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 。”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百思特网读 , 静静地读 , 读得静静 。我想 ,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 《瓦尔登湖》是属于心灵的 。梭罗说:“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 , 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 。”我在想 , 在现实的世界里 , 现代文明改造和穿越自然环境之前 , 是否也该多一些自省与自察?因此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瓦尔登湖》又是属于现时代的 。由此 , 《瓦尔登湖》在阅读空间中占有两个起点和终点 , 那就是心灵和现时代 。
瓦尔登湖读后感|瓦尔登湖读后感1500字




梭罗原是个要在人世有所作为而不是个出世的人 , 然而在两年多的湖边生活后 , 他看破了“红尘” , 感到人世扰扰 , 荣华富贵 , 不过是一个人的贪婪 , 他要对之心平气和 , 一无所求 。当然 , 一个人从对人世有所求到无所求 , 这是一场艰难的心路历程 。今天 , 我们观照梭罗的这条起伏的心灵历程 , 不知能否多一分理解和感悟 。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里 , 要一个人对生活无所求 , 那是苛刻 , 但对“所求”多一些节制 , 则是理性 。我们无法也无需戒绝自己对生活的“所求” , 但同时是否也该有些出世的精神来面对这个不复简单的世界?在越来越考究的生活中 , 心灵的罗盘仍固执地指向简单和质朴 。因此 , 斑斓的VCD节目和浓酽的咖啡之外 , 读一读《瓦尔登湖》 , 让心沾染一点湖水的静谧清凉 , 多一分恬淡与洒脱 , 少一分浮躁 , 其实不是时髦 , 而是必需 。种豆、筑屋、焙制面包 , 对大多数享受城市文明的人来说 , 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在今天 , 城市生活越来百思特网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 , 又有谁向往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来越紧张 , 自然生态环境日益萎缩的今天 , 有此梦想的人又能到何处实现呢?现代生活给人类提供了几乎随心所欲的舒适 , 水泥建筑抒情地摩天 , 水泥路面光洁少尘 , 而地下水却在不断地下沉 , 天空出现臭氧空洞 , 酸雨腐蚀我们的视觉 。我们在征服自然 , 改造自然的同时 , 又给自己埋下了生态陷阱 , 因而只能用回归自然来安慰自己的无奈 。我们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时 , 敬畏自然 , 崇拜甚至神化自然 , 而作为子孙的我们 , 却颠倒过来 , 蹂躏、奴役、称霸自然 。然而笑容还没来得及绽放 , 历史这块魔方已经从正面翻转到反面:水土在流失 , 大地在沙漠化 , 物种在减少 , 人间变成污染的烟尘世界 , 自然又在嘲弄企图称霸地球的人类了 。如果我们少一些贪婪 , 少一些索取 , 如果人间多一处瓦尔登湖 , 人类就会多一条后路 。这该是《瓦尔登湖》的一句隐语吧 。梭罗在书中这样表述:“不必给我钱 , 不必给我名誉 , 给我真理吧 。”我想 , 这真理该是:热爱自然 , 创造生活 。

【瓦尔登湖读后感|瓦尔登湖读后感1500字】

瓦尔登湖读后感|瓦尔登湖读后感1500字




再次翻读《瓦尔登湖》时窗外的绿叶已经淡淡泛出一点秋意 , 近段时间突然疯狂地喜欢上了大卫.梭罗 , 那距离康科德两公里的瓦尔登湖畔 , 那独自在自己建造的小木屋里渔猎 , 耕耘 , 沉思 , 写作的简朴生活 。从1845年到1847年 , 大卫.梭罗-瓦尔登湖畔一个孤单的灵魂 , 在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中将思想和文字精心地打磨 。也许当生活简单到一日三餐 , 简单到最后的财产是明亮的湖水和日月星辰 , 充满了智慧的文字才能像潺潺流水清澈流淌 , 这些属于作者自己的经历 , 一段从生活必需品如何获取作为起点 , 然后才开始启程前往梦中胜境的旅程 。而当这求索着的灵魂将故乡的牌位轻轻供奉在宁静的瓦尔登湖畔 , 真正的精彩才幻化为迎风铺展的画布 , 一点一滴圆润丰满 , 最终造就了这部包括结束语在内分为二十个篇章的自然随笔被后人赞誉为“能够塑造读者的书籍” 。一本适合在夜深人静 , 万籁无声之时细心品味的好书是难得的 , 《瓦尔登湖》这样的经典更是不会例外 , 当我在舒缓而纯净的文字中慢慢行走 , 总会有一些花朵般绚烂的灵光突现迫使我停下来 , 如果说一篇优美的文字是我们风沙苍茫的旅程上一处小小的绿洲 , 那么《瓦尔登湖》赐予我们的是一片辽阔的草原 , 我们既可以让自然和人的心灵探索野马般狂野地奔腾 , 又能让个人体会到自力更生过简单生活的那些经验和感悟 , 是如何在清晨闪动着露珠的光芒 。当然 , 一个经历足够丰富的读者 , 还会从这本宁静的经典中品读出对现代生活的揶揄和讽刺 。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本简明的书 , 因为她不晦涩 , 文字和文字间串联成水晶珠链一样的风铃 , 使得思想不得不化为清晨刮起的阵阵微风 , 她时刻在直面我们的经历 , 我们的阅读和思索 。晨昏照耀下的树林和季节变换间的乡村和田野 , 水天一色下翩飞的欧鸟和树丛里惊恐逃走的小兽 , 其实它们不仅属于作家 , 在我们看似沉闷平淡的生活里 , 何尝不是处处可以一窥它们的背影 , 而前提是我们必须相信:我们正拥有一个比晨起时更早 , 更神圣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