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有什么区别( 四 )


词句常常使用领字,即在一句开头一个字、两个字(如:莫是、还又、哪堪等)、三个字(如:最无端、更能消、又却是等),语气上稍作停顿又不点断,语义上领起下文 。领字中最主要的是一字豆(又作“逗”、“读”)一字豆多数是虚词,如:正、但、又、更、况、且、方、应、甚等,如:但目送芳尘去(贺铸·〈青玉案〉) 。也有些是动词:望、问、怕、料、想、看、叹、念等,如:问江路梅花开也未(程垓〈酷相思〉) 。
六、对仗
词的对仗没有具体的规定,相连两句字数相同,就可以构成对仗,一字豆后面的句子也可以对仗,如:快酒兵长俊、诗坛高筑(辛弃疾·〈满江红〉) 。不限平仄相对,也不忌同字相对 。
七、韵式
词的韵式从整体上看具有不规则性,用韵没有固定的位置 。但就一个词调来说却有严格的规定 。词的韵式有平韵式、有仄韵式,仄韵中上、去可通押,入声韵单押 。还有平仄转韵式、平仄同协式 。韵字也不避同字 。
再有是赋
炎黄艺林,中华文苑 。奇华异卉,争芳吐艳 。中有奇葩,曰赋曰骈,介于诗文之间 。诗骚苗裔,纵横之新篇 。滥觞战国,藻饰六朝,唐宋变幻,明清绵延 。上下千年,蔚为大观 。
赋之特质,在于诗文之间 。它称不得诗,曰不得文 。说它不是诗,它又对仗押韵,说它不是文,它又单行散行 。它的优势正在于兼二者之长,既有诗的诗意韵律,又有散文的篇章布局,在中国文学文体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
赋诞生于《诗》、《骚》之后,律诗、戏曲、小说之前 。从时代的先后来讲,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渊源,承担了推进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任,它开拓了题材,丰富了表现手法,发展了体式,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赋中的纪行和游览一类作品,对山水有很多描写,开了东晋山水文学的先声,后代产生了山水田园诗派,出现王维、孟浩然、刘长卿这样的伟大作家 。明清白话小说中,赋是常用的文体,或用它描写景物,或抒情,或烘托气氛,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也离不开赋 。
诗词歌赋的赋是什么意思?赋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 。但在古代,特鹪诤禾剖笔?敫惩??⒕倭?疲?硬茇У摹笆?秤?觥焙吐交?摹笆?登槎?裁遥?程逦锒??痢笨煽?四摺?
那么,何为赋呢?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 。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 。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 。《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 。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 。
“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 。在汉文帝时“诗”已设立博士,成为经学 。在这种背景下,称屈原的作品为诗是极不合适的 。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诵读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称也名不正言不顺 。于是,司马迁就选择“辞”与“赋”这两个名称 。不过,他还是倾向于把屈原的作品以“辞”来命名,这是由于屈原的作品富于文采之故 。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 。真 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 。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 。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 。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从主题上看,楚辞体作品主题较为单一,多为“悲士不遇” 。而其形式也比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体式,象屈原那样书写自己的不幸与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铺张夸饰,对汉大赋的影响不言而喻 。赋自诞生之日便 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这就是受楚辞影响极深的原因 。骚体赋,多采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常继用了楚辞的“引类譬喻” 手法 。
赋与诗的盘根错节,互相影响从“赋”字的形成就已开始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出现了诗、赋合流的现象 。但诗与赋必竟是两种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 。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 。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
汉赋的体式上大致有三种,即骚体赋、四言诗体赋和散体赋(或称大赋) 。。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又都比较接近于散文,有的完全可归于散文的范畴 。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