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林和小林》有感怎么写?( 四 )


同样出身的大林和小林在不相同的人生观,以及各自不同的环境;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小林经过千辛万苦,与恶人做斗争,九死一生当上了火车司机,并为了拯救受灾的人群被坏人所迫害,最终被无数同情的人所救助 。而大林迷恋不劳而获的富人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最终守着无数财富饿死 。
读完文章,我陷入了沉思,对同样的环境下,导致了两种不同的命运进行反思,我们做父母的有多少充当了故事当中的叭哈而自己浑然不知?我们做父母的又有多少舍得让自己的孩子早日独立?
现在的孩子都是掌心的宝贝,都是含着怕化的角色,记得自己小时候(当然那时候人的思想单纯,物质生活远没有现在优越),从一年级开始就是自己背着书包上学,作业都是自己思考,父母忙的时候都是自己烧火煮点饭,娱乐的时间都在山间田野,既锻炼了身体,也丰富了自己的见识 。相比现在的孩子,上学专人接送,有点问题托关系,作业有各种辅导班,各种特长班,做点家务怕累着,整天逼着学习,学习,再学习,这种高分低能的人才能持续多久?
社会在进步,一家一个孩子,中国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已经过早的给孩子进行未来规划,看着孩子瘦弱的身体,吃着垃圾食品,瓶底的眼镜,小大人的言谈,连个鞋带都要大人来系,试问这些上帝派来的天使,过多的宠爱,会不会变成故事中的大林?我们能照顾他们一
世吗?过早的独立是帮助他们还是害了他们?我们做父母的大包大揽的行为是不是纵容了孩子的依赖?阻止了孩子主观能力的发挥,一切依靠父母 。
记得国外有专家对比中国留学生都是学术上的尖子,但在具体实践和行动上远低于国外同级别的学生,长时间的优越感在现实的面前会造成心理的失衡,容易走上极端,看看无数的才子陨落就是血淋淋的现实 。生存远不是工种以及级别上的差距 。国内有杂志做过报告,随着机械化、信息化的实现,大多数人在择业的过程中偏向于清洁办公室的工种,传统的行业正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消失,看看现在的泥瓦工、看看农村的荒芜的土地等等,过多集中的行业使竞争更加残酷,残酷的现实往往导致学无所用,一切都从头开始,往往无论家长或者我们的小皇帝委身不下自己高贵的尊严 。我认为这一切都源于家庭环境所造成 。加上我们家长早早给孩子准备下房子、存款孩子的后半部分衣食无忧,导致街头巷尾无数小混混的存在 。
叙述了很多,无非是想给自己或者各位父母下个决心,我们在追求孩子的教育的时候,是不是有所偏执?是不是追求高分?是不是忽视了日常孩子的素质教育?传统文化的回归已经证实我们失去的太多,孩子不养老,孩子不工作坐吃山空,孩子存在的太多问题不是我们家长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