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发第四声怎么组词( 三 )


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 。时值深秋 , 两岸青山 , 霜林尽染 , 满目红叶丹枫 , 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 , 显得色彩格外鲜艳 。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 , 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 。景色越美 , 越显出欢聚的可恋 , 别离的难堪 , 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 , 春水绿波 , 送君南浦 , 伤如之何!”借美好的春色反衬别离之悲 , 与此同一机杼 。这也正是王夫之所揭示的:“以乐景写哀 , 以哀景写乐 , 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的艺术辩证法 。
这一句并没有直接写到友人的行舟 。但通过“水急流”的刻画 , 舟行的迅疾读者可以想见 , 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 , 也使整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带有一点逼仄忧伤、骚屑不宁的意味 。这和诗人当时那种并不和谐安闲的心境是相一致的 。
诗的前后联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 。朋友乘舟走远后 , 诗人并没有离开送别的谢亭 , 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会 。别前喝了点酒 , 微有醉意 , 朋友走后 , 心绪不佳 , 竟不胜酒力睡着了 。一觉醒来 , 已是薄暮时分 。天色变了 , 下起了雨 , 四望一片迷蒙 。眼前的江面 , 两岸的青山红叶都已经笼罩在蒙蒙雨雾和沉沉暮色之中 。而朋友的船 , 此刻更不知道随着急流驶到云山雾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 。暮色的苍茫黯淡 , 风雨的迷蒙凄清 , 酒醒后的朦胧 , 追忆别时情景所感到的怅惘空虚 , 使诗人此刻的情怀特别凄黯孤寂 , 感到无法承受这种环境气氛的包围 , 于是默默无言地独自从风雨笼罩的西楼上走了下来 。(西楼即指送别的谢亭 , 古代诗词中“南浦”、“西楼”都常指送别之处 。)
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 , 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 , 而是宕开写景 。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 , 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 。这样借景寓情 , 以景结情 , 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 , 不但更富含蕴 , 更有感染力 , 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
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调的场景组成 。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 , 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 , 笔法富于变化 。而一、三两句分别点出舟发与人远 , 二、四两句纯用景物烘托渲染 , 则又异中有同 , 使全篇在变化中显出统一 。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原文:
茅檐长扫净无苔 , 花木成畦手自栽 。
一水护田将绿绕 , 两山排闼送青来 。
带有朝字的诗句灵一
计日功成后 , 还将辅圣朝 。【送王法师之西川】
皎然
辞官①因世难 , 家族盛南朝 。【送沈居士还太原】
元稹
宣明徒有号 , 江汉不相朝① 。【楚歌十首(江陵时作) 其七】
不改延洪祚 , 因成揖让朝① 。【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挽歌词三首 其一】
无可
遗迹仍①留蔡 , 幽人出汉②朝 。【寄和蔡州田郎中】
听松今欲暮 , 过岛或②明朝 。【行汉(一作竹溪)水晚次神滩阻风】
王琚
扁舟方辍棹 , 清论遂终朝 。【自荆湖入朝至岳阳奉别张燕公】
韦应物
幽独自盈抱 , 阴淡亦连朝 。【闲斋对雨】
韦述
文章南渡越 , 书奏北归朝 。【广陵送别宋员外佐越郑舍人还京】
卢纶
芳兰生贵里 , 片玉立清朝 。【秋晚河西县楼送浑中允赴朝阙】
卢照邻
风月清江夜 , 山水白云朝 。【还京赠别】
司空图
伤怀同①客处 , 病眼却花朝 。【早春】
高秋期步野 , 积雨放趋朝 。【寄怀元秀上人】
司空曙
松泉鹿门夜 , 笙鹤洛滨朝 。【风筝】
田澄
旅游唯得酒 , 今日过明朝 。【成都为客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