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首中李白的诗有哪些( 三 )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 , 唯见长江天际流 。”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 , 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 。“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 , 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 。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 , 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 , 渐去渐远 , 越去越小 , 越去越模糊了 , 只剩下一点影子了 , 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 , 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 , 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 , 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 , 陪随行舟 , 将友人送到目的地 。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 , 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 。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 , 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 , 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 , 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 , 吟诵起来余音袅袅 。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 。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 , 意境雄浑开阔 , 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 , 百读不厌 , 无怪乎千古传颂 。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 , 含吐不露为贵 。只眼前景 , 口头语而有弦外音 , 使人神远 , 太白有焉 。”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
26.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 
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住 , 
轻舟已过万重山 。
[简析]
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七言绝句 。
公元758年春 , 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 , 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部) , 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 。在返回江陵途中 , 写下了这首诗 , 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
“朝辞白帝彩云间” , 首句写诗人的回想 , 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 , 地点是白帝城 。“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 。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 。“千里江陵一日还” , 次句写诗人的意愿 , 形容船行之速 , 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 。诗人用夸张的手法 , 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 , 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绘轻舟快驶的情形 。“两岸猿声啼不住 , 轻舟已过万重山” , 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停止 , 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 。这两句诗人先写猿声 , 继写轻舟 , 用一个“已”字把“啼不住”和“过万重山”联结起来 , 借猿声回响衬托轻舟的快捷 , 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 。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 , 洋溢于诗的明快的节奏之中 。
全诗写景抒情 , 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 , 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 , 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
27.秋浦歌(李白)
白发三千丈 , 
缘愁似个长 。
不知明镜里 , 
何处得秋霜 。
[简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 ,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 , 似乎不近情理 , 一个人七尺身躯 , 而有三千丈的头发 , 根本不可能 。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 , 因为愁思像这样长 。“缘” , 因为;“个长” , 这么长 。白发因愁而生 , 因愁而长 。这三千丈的白发 , 是内心愁绪的象征 。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 , 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 , 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 , 看到自己萧萧白发 , 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 。通过向自己的提问 , 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 , 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 。“秋霜”代指白发 , 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 , 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 , 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 。此时 , 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 , 理想不能实现 , 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 。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 , 鬓染秋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