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找一篇题目为《诗词古韵里读春天》的作文( 三 )
我个人上到中学,从读毛主席诗词开始,也痴迷过古体诗词,曾经背诵过唐诗宋词各三百首,甚至还接触过一些元曲,几乎一发而不可收拾,并因此耽误过学业 。接触多了也是难免手痒,先是照猫画虎,接着又研究格律,只是一直没写出什么像样东西,倒是受古代文人墨客消极避世情绪影响颇深,以至非常无知狂妄 。不过一失一得,有此经历我才可能写这篇文字 。
之所以学不好诗词,并不是我不努力,关键是我性格太叛逆 。诗词格律非常严格,给我感觉就像人家做好了笼子,自己必须钻进去不可,这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受罪!我受不了约束就不管不顾,写的东西诗不像诗词不像词,诗或者可以称古风,词虽然沿袭词牌,格律上却不讲古韵,大概只能算长短句,不过这也是词的别名 。
使用今韵沿用词牌,无论怎样严格,都不能通过古代格律考究,不过古韵今人,同样也会不伦不类 。我写那些东西可能算不上诗词,只是当作诗词自我欣赏,身边偶尔有人看到却也有评价 。有人说我那根本就不叫诗词,也有人说我可能是抄袭古人,开始我对这两种说法都生气,后来想想觉得后一种说法还不错,起码可以以假乱真了 。
对诗词更深入些了解,在我接触网络之后 。在网上看到有人写东西,我也把一些文字贴到论坛,其中就有那些所谓诗词 。网上人不讲情面,上去挨了不少砖头瓦块儿,不过这却激发了我的斗志,让我对诗词格律非要探个究竟 。这个过程却伴随思考,诗词格律上没研究出什么结果,倒是有一些意外收获 。
在研究诗歌发展历史时,我发现了前述规律,对诗词有了自己全新见解 。一切已经结论都是前人经验总结,当然地有它存在合理性,但一切又都在发展,为什么就不能改变?诗词讲求平仄对仗用韵节拍等等,这些都是一些优美体式,本身就构成诗词魅力,作为诗词这应该属于基本要求,这些当然应该讲究 。不过现在语音已经和古代有了很多重大差别,为什么还要讲究古代音韵呢?
无论中华韵还是平水韵,属于一个韵部的字,现在许多都已经不再合韵,为什么现在写诗填词还要以那些为蓝本?古代一些诗词今天读起来已不再合辙压韵,难道我们还要回去追溯古代发音?我忽然发现这样做很愚蠢,以为必须放弃古韵,使用今韵平仄及发音 。一般古风无所谓平仄,韵律也比较宽松,只有近体格律诗和词曲才需要讲究这些,如此创作诗词也可以简单些 。
不过无论如何,格律框架还是一种限制,难免因格害意,但对于格律诗词创作,这已是基本要求 。在格律和内容构成太大矛盾时,内容表述无疑更重要,毕竟我们写作是为了表达思想,不是只给别人一种形式,只是突破了形式,那就不能算格律诗或词曲,不如干脆叫古风、长短句或直接叫歌词更适合 。
我认为诗词要讲格律,不能因寻古韵也不能毫无韵律,否则也就不能叫诗词 。韵律在诗词中作用不言自明,但现代写诗不给古人看,那就必须使用今韵 。古今音韵变化很大,有些甚至已无法考究,如做到绝对严格,现在恐怕已经没有人可能写格律诗了,既然五十步笑百步,又何必还要死求古韵呢?
我的思维更注重发展 。京剧曾经是国粹,但是发展到今天,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那就应该让它进博物馆了,为什么还要恋恋不舍?振兴京剧喊了多年,京剧振兴了吗?痴迷行将就木的形式是一种落后思维惯性,实在不宜再去提倡,古体诗词也是一样道理 。对于那些苛求古韵的学究,我实在感到惋惜和同情,大量精力和心血,为什么要放在一些没有发展的形式上呢?在不变形式上我们可能强爷胜祖?
古体诗词在元曲之后,虽然没有完全中断发展,但脱颖而出者寥寥无几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在这方面敢说有些成就的,一般都是历史名人 。这说明在很大程度上他们诗词成就不是决定于他们诗词本身,而是一种光耀结果 。我们以毛泽东为例,显然毛泽东不是因为诗人而成为伟人,而是因为伟人而成为诗人 。
有人仔细推敲过毛泽东诗词,他的诗词也不合古韵,蒋介石在重庆找人填词想要比过毛泽东那首《沁园春》,但看到那些酸腐文人写来的诗词时却说:“工已经很工了,但都是无病呻吟,真是丢人显眼!”这说明毛词并不以“工”见长,而是胜在气魄和襟怀,那已不只是简单形式 。试想毛泽东不成伟人,其诗词还能有如此成就吗?即使流传下来,被食古学究们看了,大概也会不屑一顾,批上一句“狗屁不通”了事 。
- 一只螃蟹几条腿
- 《找工作》经典读后感有感
- 首付|交完首付15天没签合同找谁投诉
- 中介|找了中介看房必须从他这买吗
- 中介|中介带去看房后我自己可以找房东吗
- 找回自己的脸
- 流逝的不是时光,而是我们【外一篇】
- 啃老十年,第一次出门找工作
- 女生|?晚上10点多找女孩聊天合适吗
- 恋爱|到底该不该找熟人谈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