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古诗词赏析练习题( 三 )


1.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 。
①策勋十二转( )A.次B.回C.转动
②赏赐百千强( )A.多B.大C.有余
③愿为市鞍马( )A.市场 B.买C.集市
④愿驰千里足( )A.希望 B.愿意C.能够
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 。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
3.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
4.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
D.意思是非常、十分 。
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
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
A.比喻 对偶 反复 夸张 B.对偶 对偶 排比 对偶
C.借代 反复 排比 对偶 D.对偶 反复 对偶 比喻
6.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
7.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
(1.ACBA2.A3.C4.B5.B6.C7.A)
六,阅读《观刈表》回答问题 。
观刈表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
1、请再写出两句白居易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 。
2、解释加点词语 。
⑴小麦覆陇黄()
⑵妇姑荷箪食 ()
⑶右手秉遗穗 ()
⑷左臂悬敝筐 ()
⑸吏禄三百石 ()
⑹岁晏有余粮 ()
3、翻译下列诗句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
4、分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不需翻译)
5、诗人描绘了哪两幅画面?借此揭示了什么?
6、本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2,⑴同“垄”,指麦地⑵担⑶用手握着⑷破旧⑸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⑹晚
3,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拷 。
4,这句诗细腻地刻画了刈麦者十分矛盾的心理 。农民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只得挺着、忍着,可见处境十分艰难 。
5,一幅画是一家农民麦收的辛勤劳碌的情景,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另一幅画描写了一位贫妇抱着孩子拾麦充饥的情景,提示了赋税的繁重 。
6,揭示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
七、阅读辛弃疾《破阵子》做题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3.结尾一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比喻 。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
2.写出了作者收复失地、完成统一祖国大业、赢得青史留名的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