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词”的定义是什么

古诗词中“词”的定义是什么

在古诗词中,定义:
中国一种诗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小令(59字以下)、中调(59~90)和长调(91以上)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声调上都有规定 。

1、诗词 [shī cí]
1.诗的词句 。
2、托词 [tuō cí]
找借口
3、颂词 [sòng cí]
1.表彰功绩或表达祝愿的讲话或文章
4、弹词 [tán cí]
流行于南方各省,集说、唱、弹于一体的一种曲艺形式,曲调、唱腔各异,用三弦伴奏,亦可加琵琶伴奏
5、实词 [shí cí]
1.意义比较具体的词 。现代汉语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古诗词中的词:
1、《卜算子·咏梅》
宋代: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2、《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3、《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4、《钗头凤·红酥手》
宋代: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5、《长相思·花似伊》
宋代:欧阳修
花似伊,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别离 。低头双泪垂 。
长江东,长江西 。两岸鸳鸯两处飞 。相逢知几时 。
古诗词中词的定义也叫诗余,长短句 。
唐朝以后逐步发展起来,到宋时为顶峰 。
词的韵和字数、格式都由词牌决定,可押平声、仄声和入声韵 。(基本上每个字都要押,所以叫做“填词”)
之所以叫做“词”,另一个原因是需要伴着曲调唱,但现在都失传了 。
学习古诗文的意义与作用学习古诗的意义:
第一,学习古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古诗具有简洁、抒情、篇幅短小而丰富的特点 。在学习中,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去补充和领悟,这就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诗作为一个起点,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设想象中的图画 。古人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即是这个道理 。
第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古诗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 。学生在读古诗时,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大都见过,然后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在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 。这样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
第三,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既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又引发学生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升华 。因此小学古诗教学的过程其实是鉴赏美的过程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对于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往往凭借外部表象去下定论,而不能分析其内在的美和价值 。通过古诗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因为古诗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情感,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诗文中,正所谓“诗以道志” 。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讲评,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经验,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