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诗歌中语言特点( 三 )


从此七桥风与月,梦魂长到木兰舟 。
前首言:大明湖尖锐的竹笋如带纹的犀角,荷花娇嫩的圆脸刚刚出水,正当西亭消夏之日,我却满怀离恨寄托于烟水而匆匆离去 。后首说:我须携家迁往襄州(习池在襄阳),可是难于放下西湖的一派秋光,从此环七桥的风月美景,只有向梦寐的舟楫中追求 。可见曾巩对济南一往情深,殊难割舍 。直到分开许久,他对济南的风物人情,依旧梦绕魂牵、怀念不已 。正如《寄齐州同官》(《曾巩集》卷七)诗所云:“谁对七桥今夜月?有情千里不相忘 。”七桥代表大明湖,当年环湖有七座画桥 。诚然,披览有关著述与史料,确可随处感受到,这位文化巨星对泉城抱有眷顾难舍的深挚情结 。故而,曾巩在济南的岁月和其间的作为与作品,堪称是齐鲁文化史上令人瞩目标珍闻佳话 。
四、借古讽今关注民生
一个文学家的文学作风不是固定单一的,往往是多种作风并存,曾巩也不例外,在他的诗中,除了忧国忧民、鞭挞时弊、借古讽今的现实主义作品之外,还有许多浪漫主义的诗篇 。在这些诗中,曾巩或登山临水、描摹险景胜景或神游天地苍冥,抒发壮志情怀,写得神采飞扬,豪情发奋,笔触间极其鲜明地透出一脉太白遗风 。
曾巩还受宋代世风的影响,当时正值北宋诗学革新活动之后,宋诗已形成了它的经世致用的风格和它为国为主的主传播统 。曾巩的诗受宋诗作风与传统的影响,他力图使他的诗歌真实地反应历史和社会,力图经世致用 。他的诗歌作品中有不少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题材,如《胡使》:“南粟鳞鳞多送此,北兵林林长备胡 。胡使一来大梁下,寒头弯弓士如无 。”这首诗描述宋朝的食粮源源不断的运往北方边界,然而宋朝的部队却毫无作用,只要胡吏一来,宋朝的部队就和没有一样,这四句用的是叙述的伎俩,接着是两句议论“折冲素恃将与相,大策合副艰巨须 。”捍卫边境本要靠你们,成果这些将军、官吏毫无用途;接着是四句叙述,然后是两句议论 。再如《楚泽》:“泽荒漠白露根,盈虚无处问乾坤 。虫虫早气连年有,寂寂遗人几户存 。盗贼恐多从此始,经纶空健与谁论 。诸公曰议云台上,忍使忧民独至尊 。”经过连年的旱灾,楚泽地域已经到了没有几个人能活下来,而且遍地是盗贼 。这是叙述;下面接着议论,对官史的满腹经纶不务实际,表现了强烈地谴责 。再如:《追租》一诗,其句云:“赤日万里灼”,“禾黍死硗确” 。“饥赢乞分寸”,“斯须死苔缚” 。“公卿饱天禄,每肆诛求虐”,这是说天旱民饥,而官方不恤 。曾巩在这里颇有为民请命之意,最后说:“试起望遗村落,霾风振墟落”,面对民间疾苦,曾巩是无能为力的,像这样的诗歌还有《边将》等 。
曾巩的吟史诗歌多借古讽今,如《咏史》:“仲尼一旅人,吴楚据东南 。不知千载下,毕竟谁贵贱?”用疑问的语气,抒发了千年历史纷纷难定的沧桑之感 。这首诗写于王安石变法时代,曾巩此时借古人之口来自述不得志的感叹 。然而,将来谁胜谁负还未定 。除了这首借古讽今的诗,还有如《侯荆》:“侯嬴夷门白发翁,荆轲易水奇节士 。偶邀礼数车上足,暂饱腥膻馆中侈 。师回拔剑不顾生,酒酣拂衣亦送死 。磊落高贤勿笑今,喂养倾人久如此 。”其中的侯荆二人是古代“士为知已者死”的典型,但诗人却不去歌唱他们,最后两句就揭示出了题旨 。“勿笑今”一句是正话反说,意味着当今也不会沽名钓誉的权贵,他们呼朋唤友结为私党,应用门生故旧的关系沆瀣一气,虽然作者没有确指何人何事,但只要看一下北宋时代的党派奋斗,就可知道这是有感而发的 。“喂养倾人久如此”更是一语双关,既解释侯荆二人不过是被贵族喂养的帮凶,也阐明现在仍然有人继续干着这种勾当 。
曾巩学有根底,博古通今,擅长应用历史故事阐明现实问题 。他的作品“言古今治乱得失,是非成败”,往住能旁征博引,于平庸之中见透彻 。上面这首咏史诗《侯荆》也颇得“《春秋》笔法”,用字精审而暗含褒贬,如“偶”“暂”两字点出了魏公子与燕太子的虚假,“豢”字也暗含褒贬 。由此再看开头的“白发翁”、“奇节士”就愈见其嘲讽之意了 。
曾巩诗中还有不少咏史之作 。多凭借古人来抒发人生的感叹,这些咏史诗写得大方悲壮,吐露出的情感深沉凝重、隽永悠久 。如《垓下》:“三杰同归汉道兴,拔山余力尔徒矜 。泫然垓下真儿女,不悟当从一范增 。”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诗以叹惜之笔调表达了对不识时务者的历史好汉人物项羽的怀念之情 。再如《孔明》:“称吴称魏以纷纭,渭水西边独汉臣 。平日将军不三顾,寻常田里带经人 。”这首诗则带有很浓厚的借古讽今味 。这首诗写于襄州,此年神宗下诏吕惠卿为参知政事,吕惠卿上台后,想找曾巩的过失,未果 。曾巩借《孔明》这首诗借古讽今:诣指神宗不能慧眼识金,为自己空有满腹经纶而未能发挥才干觉得可惜,抒发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