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哲保身|何谓明哲保身

明哲保身(何谓明哲保身)
明哲保身|何谓明哲保身
谈中医就得说道学,有人会把西汉末年张道陵创立的道教当作道学;更多的人把先秦老子、庄子奉为祖师,称为老庄之学 。老子只不过是道学中兴、传承者,以《道德经》而传名后世 。老子之前有黄帝,道学也被称为黄老之学 。在黄帝和老子中间3000年的历史中,商汤的开国宰相伊尹和西周的宰相尹吉甫都是道学大师 。黄帝之前有女娲、伏羲、神农,这些大巫大觋是目前已知的道学、中医的鼻祖 。“明哲保身”一词就出自尹吉甫的诗篇《烝民》,记载于《诗经荡之什》当中 。原文是“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对应开篇说的:“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这句话经常被先贤、圣哲老子、孔孟、司马光等引用,后来演变成语 。
明哲保身|何谓明哲保身

“明”指看的见、摸的着、听得见,对应天生万物,有形的物体 。明的人被称为聪明,耳聪目明,不惑于物 。明的状态被称为智,故曰明智 。“智”的字型就是知日,是形而下的学问 。人生在世,光知道有形的物是不够的,有形的物体背后有无形的能量推动,内部有复杂、无形的关系存在 。虽然这些能量运动、变化、转变是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的,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就是则,也就是就是后世说的道,是形而上的学问 。需要人们用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去研究、认识、把握它,这种能力就是哲 。明哲保身|何谓明哲保身

“明”是小聪明,“哲”是大智慧,两者结合起来处事为人,保健养生就不成问题了 。有些人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只能思考应对具体、简单、形象的物 。比如问弱智的孩子(其实是弱哲)一加一等于几?他只能掰着手指头算才能得出结果 。普通人只会在看的见的棋盘上,用摸得着得棋子下棋,而高手则能下盲棋,面前空无一物,所有的变化、法则都在头脑中运行 。可悲的是有些人只相信、只研究看的见摸的着的物,不相信也无法理解、把握则 。可笑的是这些弱智、无能的人还无耻地跳出来攻击那些哲人和哲学理论 。正如老子所言:“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 去年那场所谓的科学家、教授、博士、院士表演的取消中医的闹剧,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 。“上士闻道,谨行之 。”如果我们没有那个能力,不妨去学习、运用先哲们已经发现的哲理 。明哲保身|何谓明哲保身

“哲学”其实就是“折学”,是曲折、变化的意思 。曲折的反义词是直拗,一根筋、一条道走到黑 。明学是直白的学问,一个方向,直观形象,浅显易懂 。直白的学问最简单举个例子,1+1=2,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一个好事加一个好事等于两件好事 。但是如果这个命题到了哲学角度,就成了一种变化曲折的学问了,变成不一定了,1+1≠2,有时候1+1>2,有时候1+1<2 。为什么呢 1+1=2是在特定条件下成立的,比如一条直线上用力,方向是一致的情况下成 。如果出现了两个不同的方向,这时候一加一就不等于二了,它会形成一个合力,但是这个合力小于二了 。如果两个方向是是完全相反的时候,此时的合力就等于零了 。直学的思维很简单,是一维,就是一个方向的思维,但是我们放在二维,还有三维,如果再加上时间和空间影响,结果就更难预测了 。比如时间长了,两个苹果会烂掉,一加一等于零 。时间更长一些,苹果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加一可以等于无数 。哲学研究的是一种更深奥,更富有变化,更复杂,更难让人明白的学问 。这个学问会告诉我们什么呢?什么东西也不是越多越好,多到一定程度就会走向它的反面,就形成灾难了 。比如说现在报纸和杂志,总会注销一些科普文章,文章的题目一般是这样的:“多吃——有益于健康” 。从科学的、直学的角度上来讲,有道理 。而站在哲学的角度上就会怀疑这个事情,这是不一定的 。“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因为任何事情走到了极点就会走向它的反面 。事实也证明多吃了维生素A会掉头发,皮肤会干燥;多吃维生素E会导致性早熟;吃糖多了会导致蛀牙、骨质疏松;喝水过多会导致加重心脏、肾脏负担,胃肠蠕动变慢 。如果有了哲学修养,那就不会相信这些打着科学旗号的文章,避免上当受骗,成为牺牲品 。明哲保身|何谓明哲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