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常见11种修辞手法特点

修辞手法(常见11种修辞手法特点)
修辞手法特点、作用
一、比喻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
作用:1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
2以具体、浅湿熟知的事物或道理为喻体,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不熟悉的事理,达到说得形象、生动、明白的目的 。
3对事物进行比喻:
用比喻来对事物某某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
4对道理进行比喻:
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 。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 。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构成
出现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出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
二、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
作用:1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
2用拟人化手法,使抽象事物具体化,使具体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的表达了某某感情,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
(2)拟物(借物喻人):
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
例句: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
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
例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荷花淀》孙犁)
三、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
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
工具代本体 。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
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喻词“像”也可以加“像”字,换成明喻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本体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因而不能加“像”字换成明喻 。例如,“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中的“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 。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 。“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中的“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百思特网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 。如用“抗日战争像干戈”,“中国共产党像延安”予以表述就闹笑话了 。它们之所以能替代,是因为本体、借体有密切的相关性:干戈为武器,与战争有关;延安为革命圣地,与中国共产党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