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的诗句( 二 )


描写西部的古诗有哪些?1、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白话译文:被风卷起的黄沙,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杨柳》呢?玉门关一带根本没有杨柳可折啊!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作者简介: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
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家喻户晓 。
2、唐代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白话译文: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 。如果有像李广这样骁勇善战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
作者简介: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 。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 。
3、唐代王维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白话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
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诗人 。字摩诘 。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进士 。累官至给事中 。安
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 。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 。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
4、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
白话译文: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 。
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 。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连绵起伏的长城 。
作者简介:王昌龄,唐代诗人 。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一作太原(今属陕西)人 。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 。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 。
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 。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
5、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
白话译文:边城榆树的叶子早已稀疏飘落,颜色发黄了,傍晚时分,一场战斗刚刚结束,环视战场,只见暮云低合,荒丘起伏 。
将军向皇帝上表奏请班师,以便能把战死沙场的将士尸骨运回故土安葬,不能让士兵们为他乡埋葬自己的战友而伤感痛哭 。
关于日的诗句

扩展资料
《从军行》作品赏析:
第二首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
“琵琶起舞换新声” 。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 。琵琶是富于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乐,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羌笛 。”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说,带着异或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 。
既然是“换新声”,应该能给人以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 。但是,“总是关山旧别情” 。边地音乐主要内容,可以一言以蔽之,“旧别情”而已 。因为艺术反映实际生活,征戍者没有一个不是离乡背井乃至别妇抛雏的 。
“别情”实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创作素材 。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 。《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 。”句中“关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