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房间》读后感摘抄( 三 )


还有一点,是我一直一来求而不得的,那就是黄丽群写对白的功底,这方面,她已经出神入化,和张爱玲有一拼 。张爱玲很擅于写对话,什么人说什么话,一目了然,黄丽群也很擅于写这个,而且能把粗俗俚语与极端文学化的描述合二为一,这是很难的,稍有不慎,是对描写和对白的双重打击 。我想,能结合得这么好,正是因为黄丽群的“灵”与“活”,想必她在日常之中一定极留心周围人说的话及表达方式 。
后来,我又在诚品书店买到了黄丽群的散文集子,这些杂文散文里蛮多是涉及年龄的,恰那时我又备受“三十岁”年龄大关的拷问,于是看着看着,就会合书大笑,这写的不就是我吗?我搜罗一切黄丽群有关的文字,还购买了《INK印刻文学生活志》2019年三月刊,看完之后最大的感触是,原来人真的可以选择不生孩子嘛,如果真的觉得带孩子来这个世界不好,那么为什么不能拒绝呢?为什么不能选择许鞍华那种生活呢?到底是谁在束缚着我的思维?
黄丽群的写作速度极慢,有时一年仅一个短篇,给我的感觉是,好像写作在她的生活里不占那么重要的空间,就是想了就那么写了,没有非要不可的意思 。后来我又看了黄丽群在一席的讲座,彻底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 。好的作家关注的是生活与命运,她关心的是如何观察、陈述、探求这其中的肌理细节 。
黄丽群在一席的讲座叫做《大命运上的小机关》,这篇文我大概看了不下五遍,恰好也收录在了这次简体版的小说集之中 。她在里面提到了荒谬与困顿,她说,她不是要写这些,而是试图去追问这些,我也觉得追问是一个蛮妙的状态——我不是什么都想清楚了要总结交代给你一个核心思想,而是我作为创作者也在同步对生活的荒谬进行一个追问 。所以很多人都问我,小说为什么没有明确结局?小说不需要明确结局啊,我们又不是写论文还要下一个结论 。生活如果都是下结论,事情就简单了 。
简单来说,一席的这个讲座里其实透露了很多黄丽群的创作动机,她要的不是写成一个多么厉害的作家,而是要追问命运的无常,并一同体会那些荒谬的无处不在的细节,这也是大多数艺术家真正要做的事情 。
——“我们的生活可能都是看似平淡的,看似困顿无聊的,可是里面饱含着不为人知的神秘的随机性,那种大命运之上有着各种各样让人目眩神迷的小机关 。”
所以,黄丽群的小说其实一直都是非常日常的,是我们身边的那些小事,但它同时又通向永恒的文学命题,普通人生活里无法解释的那些小的机关与细节 。
在印刻的采访里,我记得黄丽群在写一个科幻长篇,这样的姿态很好,一如那期的插图,她瘦瘦长长的身影,举着雨伞,立于台北的雨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