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阳的诗词原文

《采桑子·重阳》是主席毛泽东所作,全诗原文如下: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
白话文释义:人的一生是多么容易衰老,然而苍天却不易老,重阳节年年都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那不是春天的光辉 。却胜过春天的光芒,无涯的汀江之上有绵绵不绝的秋霜 。
采桑子·重阳的诗词原文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 。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 。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 。这首诗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
《采桑子·重阳》就是毛泽东同志写于1929年秋的一首咏重阳节的词 。当时,毛泽东正在妻子贺子珍的陪同下养病,时值重阳节前夕,金风送爽,丹桂飘香,高天澄碧,层林尽染 。毛泽东同志看到汀江两岸的野菊花顶霜怒放,如同遍地耀眼的碎金,有感而发,挥毫写下了这首《采桑子·重阳》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采桑子·重阳
《采桑子·重阳》诗词解释是什么?释义: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 。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
1.出自: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2.原文: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
3.赏析:
诗人的感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天朗气清,江澄水碧;满山彩霞,遍野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这瑰丽的景色难道不“胜似春光”么?
采桑子·重阳的诗词原文

4.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享年83岁遗体在北京天安门水晶棺内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 。
采桑子重阳与古人诗词有什么不同自战国楚宋玉《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而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作,则更借凄清、萧杀、衰飒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少有不著一“悲”字者 。诸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悲”等等,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寄寓伤时忧国的凄怆痛楚,或倾吐落拓失意的抑郁苦闷,或抒发获罪被贬的万端感慨,皆“婉转附物,招怅切清” 。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没有一味缠绵在古代诗人的悲秋、哀秋、伤秋之中,而是从此中飞升起来,融慨叹和飞扬为一体,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
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 。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而身逢乱世的诗人,往往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即菊花是作为战争的对立面出现的 。但毛泽东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 。这“黄花”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而比的特点 。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 。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 。“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 。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黄花异常美丽,连她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 。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 。尽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战斗、战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并不叹老怀悲,蹉跎岁月,虚掷光阴,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而战,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