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七十二泉诗》诗词|晏璧( 九 )


济南古称泺,后称历下,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济南很早就有“齐多甘泉,甲于天下(元·于钦《汇波楼记略》)”的美誉 。金代曾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济南名泉七十二个 。古人曾经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刘鹗)”的美誉 。
济南泉水数量之多在中国城市之中可谓罕见 。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当中涌出,汇为河流、湖泊 。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绮丽风光 。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 。”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 。”清沈廷芳在《贤清园记》中说:“旧者九十,新者五十有五”,共145处 。道光年间编纂的《济南府志》说“总一百五十一泉” 。乾隆时期的文人盛百二在其《听泉斋记》中的说法则更加符合实际:“历下之泉甲海内,著名者七十二泉,名而不著者五十九,其他无名者奚啻百数 。”据山东省水文地质一队1964年调查,仅市区即有天然泉池108处 。济南市城市规划建设领导小组1980年调查材料列举了119处泉池 。1983年6、7月间和1997年8月至10月,市园林局编志人员又以上述记载为基础进行调查,在老城区范围内查出有名称的泉池139处 。截至1997年10月,除湮没、填埋者外,尚有103处泉池基本完好,其中属金《名泉碑》所列七十二名泉者有41处 。另外,在居民院落内还有30处无名称的泉池 。这些有名、无名的泉池,集中在东起青龙桥,西止筐市街,南至正觉寺街,北到大明湖,面积仅2.6平方公里的旧城区范围内 。
李清照塑像
济南泉水不仅多如繁星,而且各具风采 。或如沸腾的急湍,喷突翻滚;或如倾泻的瀑布,狮吼虎啸;或如串串珍珠,灿烂晶莹;或如古韵悠扬的琴瑟,铿锵有声……使得历代文人为之倾倒 。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名人如欧阳修、曾巩、苏辙、赵孟頫、王守仁、李攀龙、王士祯、蒲松龄等,都留下了赞泉的诗文 。这些泉水,或以形、色、声、姓氏、传说、动植物、乐器、珍宝取名,或无名而名,各具情趣 。
济南泉水还以质纯味甘著称 。泉水来自岩层深处,受气温影响甚微,水温比较稳定,常年保持在17~18摄氏度,无色无味,清冽甘美,为优质饮料 。20世纪90年代开发的济南“普利思”矿泉水,即是直接从地下汲取而成 。经国家地矿部门鉴定,矿化度为650,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每升含有:锂(Li)0.12毫克、锶(Sr)0.99毫克、锌(Zn)0.13毫克、镁(Mg)35.55毫克、溴(Br)0.5毫克、钙(Ca)62.68毫克、偏硅酸(H2SiO3)76毫克 。
编辑本段 回目录 七十二泉 - 名泉概述世人常以七十二名泉,描述古城济南泉水之多 。七十二泉的说法始于700年前 。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了济南72个名泉 。此后,便有济南七十二泉之说 。
元代于钦纂《齐乘》,书中把72泉的名字、位置转录了下来 。文载:历下名泉有:曰金钱,趵突东 。曰皇华、曰柳絮、曰卧牛,金线东 。曰东高、曰漱玉,金线南 。曰无忧、曰石湾,趵突南 。曰酒泉、曰湛露,无忧西 。曰满井、曰北煮糠,趵突北 。曰北珍珠,白云楼前 。曰散水、曰溪亭,北珍珠东 。曰濯缨,北珍珠西 。曰灰泉,濯缨西北 。曰知鱼,灰泉东南 。曰朱砂,灰泉西 。府城内灰泉最大,自北珍珠以下皆汇于此,周围广数亩,当是大明湖之源也 。曰刘氏,北珍珠西北 。曰云楼,刘氏南 。曰登州、曰望水,万竹园内 。曰洗钵,登州东北 。曰浅井、曰马跑,洗钵西南 。日舜泉,舜祠下 。曰香泉,舜泉西 。曰鉴泉,舜泉南 。曰杜康,南舜庙 。曰金虎、曰黑虎,李承务巷 。曰东蜜脂,金虎西南 。曰西蜜脂、东蜜脂西 。曰孝感,孝感坊内 。曰玉环,同知巷前,今县衙内 。曰罗姑,塌竹巷东 。曰混沙、曰灰池,城西南角场下 。曰南珍珠,铁佛巷东 。曰芙蓉,姜家亭前 。曰滴水,又名清泉,西务北 。曰灰湾、曰悬清,城西五龙堂东 。曰双桃,城西丁子街北 。曰温泉,城西石桥北城下 。曰汝泉,神通寺内 。曰龙门,一名龙泉,神通寺东 。曰染池,龙门东 。曰悬泉,中宫东 。曰都泉,中宫东南 。曰柳泉、曰车泉,中宫东远东庄 。曰煮糟,四里山南 。曰炉泉,南山下 。曰白虎,曰甘露,大佛山 。曰林汲,佛峪内 。曰白泉,王舍店北 。曰金沙,曰白龙,龙洞山中 。曰花泉,张马泊 。曰独孤,灵岩寺 。曰醴泉,黄堂岭北 。曰浆水,盘龙镇东南 。曰南煮糠,(虫加葛)山窝北 。曰苦苣,柳埠东 。曰熨斗,梨峪门家庄 。曰鹿泉,石固寨 。曰龙居,长城岭西 。合趵突、百脉,总七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