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戴绿帽子”的诗句有哪些( 四 )


把绿头巾定义为妻子通奸应在元朝之后 。据《元典章》载,当时规定娼妓家长和男性亲属要裹青头巾」,而青、绿二色相近 。此例一直沿用至明朝,《明史·舆服志》载,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三年下诏规定教坊乐人和伶人要戴青巾,而乐人、伶人之妻通常都是乐妓、女伶,虽然以卖艺为主,「绿帽子」一词则是清以后的用法,易实甫作《王之春赋》就有「帽儿改绿,顶子飞红」之句,描绘了当时官场的性贿赂 。于是「绿头巾」或「绿帽子」就成为妻子与人通奸的男子之代称了,这种用法亦流传至今 。
编辑本段
众多传说
传说之一:南方朔《笑话反映恐惧》
绿头巾、绿帽子、戴绿帽,自明清以来,都用以指那个妻子出轨的丈夫 。这种称呼不仅散见于小说里,更是庶民用语之一 。除此之外,有关「戴绿帽子」的笑话也颇不少 。
当代学者鲍威尔(Chris Powell)及林斯泰德(Steve Linstead)在《社会里的幽默-抗拒和控制》论文集里指出过,许多笑话真实的意义乃是在於反映恐惧,藉以加强和重塑道德的边界,达到社会控制之目的 。根据他们的理论,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中国人社会有关“戴绿帽子”的笑话极多,所反映的即是对妻子红杏出墙的恐惧症 。因此,这类笑话遂具有社会警戒与社会控制的作用 。
因此,绿头巾的称呼应起於明代,明代的乐户乃是一种半妓半伶的低贱职业,规定她们只能戴绿色的头巾,因而绿头巾遂成了低贱的娼妓式记号 。老婆养汉,当然也就相当於这种戴了绿头巾的行业 。
不过,将绿头巾认为起源於明代,其实并不十分正确 。因为,早在元朝的至元五年,就已规定娼妓穿著紫皂衫子,戴角冠儿 。娼妓之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明代的所为显然继承了元制 。
不过,若对中国古代的服装、颜色,以及身分阶级的区隔稍加研究,则可发现到元朝的绿头巾并非向壁虚构而来 。在更早的时代,巾和绿就一直是低贱者的专利 。
以巾而论,它虽起源甚早,但直到东汉,它都是平民或贱民们的专属冠饰,由巾并发展出类似的冠饰,如汉代的帻、唐代的头等 。清代翟灏在《通俗编》卷十二里指出,远在春秋时代,有货妻女求食者,绿巾裹头,以别贵贱 。足见绿头巾之早 。汉代有了由巾变过来的帻 。唐代颜师古在注解《汉书》(东方朔传)里所提到的绿帻时,亦曰:绿帻,贱人之服也 。
因此,东汉以前,士大夫阶级所戴的乃是冠,而巾只能用於平民或贱民,当时的绿头巾就已是娼妓之家的专属 。意大利近代符号学家艾柯(Umberto Eco)曾经对西方的色彩系统做过研究,认为每个时代虽然用同样的颜色字词,但这些字词所指的颜色却不可能一样;意思就是说,古代的绿和近代的绿不可能相同 。
这种情况在中国亦然,以前所谓的绿指的大概是帛布的自然绿,它可能是一种青青寡寡,被水漂白过,有点营养不足的绿色,难怪它会成为贱民阶级专用的颜色 。汉代的奴仆阶级被称为苍头,原因即在於他们所戴的巾也是这种绿色 。这种情况在欧洲亦然 。
中古时的蓝色和今天不同,那是一种苔藓式的颜色、修道院的石质墙壁即这种颜色,因而近代遂称为修道士蓝 。
因此,绿在中国古代的颜色评等上,乃是最低级的颜色 。在唐代,官吏有袍,品级最低者也是绿色 。唐代白居易的(怀微之)有诗句曰:分手各抛沧海畔,折腰俱老绿衫中 。可以为证 。
也正因为绿头巾为低贱之装束,唐代李封在当延陵令时,遂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绿以辱之,随所犯轻重以定日数 。
基于以上之论证,已可看出绿头巾长期以来,即一直是贱民隶卒或仆庶者流所使用的装束 。正因如此,它到了元朝开始,遂日益成为娼妓之家男子们之装束 。将妻有淫行者称为绿头巾、绿帽子或戴绿帽子,乃是这种服色传统一脉相承之后的终极结果 。绿头巾和绿帽子,也因此而从一种服装旳记号语言,升格成日常用语 。
传说之二
虽然民间也有很多关于“绿帽子”一词来源的说法.但是说法不一,都拿不出让人信服的真凭实据来.然而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其实“绿帽子”是来源于很久以前的唐宋 。
话说唐宋时期文风特胜,正是名士倍出之时.文雅之士相互推崇,大家伙吟诗作赋,相互结交.有时候只为推敲诗词更是彻夜不眠,只道是知己难逢.
那时候有一个叫李缘铭的文人,他酷爱辞赋,经常邀朋唤友来家中作客,只为吟诗作对便可彻夜不眠.是故他也经常去友人家中作客,讨论辞赋.此人有一妻貌若天仙.只怨嫁了李缘铭,是故常常独守空房.空房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但既以嫁了却也无甚怨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