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喜添男孩”的古诗词有什么( 三 )


红桃粿的历史虽无从查证,但作为潮汕地区最重要的粿品之一,我们相信她或多或少内涵着原始的生殖崇拜,以及富含着夫妻恩情、思念情人这种广义上的性崇拜 。
虽上述推论无从考究,但民间的风俗民情可以佐证红桃粿的性崇拜 。在潮汕民间的红桃粿粿印,很多时候都是同面头粿成对出现 。面头粿外形酷似女性乳房,读音也与“奶头”谐音,在澄海东里正月的祭祀活动中,新人们若是供奉面头粿,就是祈求生儿育女的,因“乳房”寓意着强大的生殖生育能力,能哺育子女茁壮成长 。而红桃粿成对出现,无疑的就是男性生殖器抽象出来的艺术品,是男性生殖器崇拜的一个代表符号 。大家或许都记得,小时候只要吃红桃粿,家里人就会开玩笑说:先吃尖尖的钩状的粿头,以后就生男孩;先吃后面三角座的部位,以后就生女孩 。这其实也是古人赋予红桃粿两性差别、及对其尖尖部位象征“男根”的解读 。在濠江凤岗妈的祭祀活动中,有个“红桃粿求丁”的风俗,大家供上超大个重足四五斤的红桃粿,祈求凤岗妈能赐予新人添个儿子,据说,凤岗妈赐生男丁相当灵验 。
红桃粿不仅潮汕地区有,在笔者走访福建闽南、山东周庄、安徽徽州的时候,也发现此类粿品和粿印 。某种意义上讲,这更代表红桃粿中蕴含的性崇拜文化是人类最原始、最质朴、最普遍的信仰,她是一种文化符号,是对人类繁衍生息的期盼和敬仰,是对生命力的书写和礼赞 。
从红桃粿解读潮汕人的性崇拜是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观点只是抛砖引玉,还有很多话题值得商榷,很多问题需要考证 。
(作者为地方文化研究者,濠江区旅游局局长)
潮汕城乡春节及元宵习俗潮汕人民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灶神上天”后,便开始忙碌准备过新年 。家家户户对屋里屋外进行大扫除、重新布置、装修;蒸制红踩桃、鼠曲踩等各式品;购买年货、新衣;理发、美容 。到了大年三十日早大宰“三鸟”,购买祭祀物品 。吃过午饭后,全家大小都要休浴,穿新衣,祭祖先,贴春联,挂灯笼,贴照壁符 。是晚设炉于厅,全家人围着炉子吃团圆饭 。一家人不论平时分散在多远的地方,都必须赶回家来团聚 。“围炉”后,长辈要给小辈们发“压岁钱”,能挣钱的小辈也要给长辈送红包,称为“压腰兜” 。这一天不能吵闹,不能打坏盘、碗等器物,若打坏了说诸如“击开嘴,大富贵”等吉利的话来弥补过失,象征着全家一年自始至终圆圆满满 。家中的水缸要装满水、米缸要装满米,以象征“年年有余” 。是夜灯火通宵,家家户户合家守岁,等待新年的来临 。
农历正月初一为岁之首,称“春节”,古称“元旦”,俗称“过年” 。是日一大早,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穿新装,燃放鞭炮,拜天地祖宗、祭祀祖先 。祭祀祖先时要用素食作供,因为据说此日弥勒佛坐位,故用斋餐 。此种习俗流传很久,清顺治《潮州府志》云:“元日,祭用斋 。”清乾隆《普宁县志》曰:元日,把祖先用素,韧二把祖先用荤 。”接着全家入亲亲热热、和和气气吃早饭,下辈向长辈祝福,长辈给下辈寄以期望 。吃过早饭后,父母就携带儿女到亲戚朋友家拜年 。凡到亲戚朋友家拜年,都要拿潮州柑去 。因柑比桔大,故取名大桔,而桔与吉同音,用谐音会意法,就成了“大吉” 。大桔表示吉祥 。带多少大桔没多大关系,但一定要偶数,不能奇数 。而主人家的茶几也总要放着一盘红绿相间的大桔、摈榔(今用橄榄代),另加糖果,迎宾敬客 。关于潮汕用摈榔的风俗,府志、县志都有详细记载,清乾隆《潮州府志》云:“不设槟榔,便称简慢 。”因摈榔和宾郎同音,含有宾客的意思,所以“摈榔大桔”谐音便成为“宾临大吉”,是互相致意,互换吉祥的一种礼节 。客人进门时,相互说些“新年如意”,“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 。主人要请客人吃橄榄、糖果,喝工夫茶(揭西客家还有敬以“擂茶、米程”之俗),并互换大吉,还要互送小孩“利市”(红包) 。接着主人备酒设宴款待客人,俗谓之贺正 。清嘉庆《澄海县志入“各设酒看相邀饮 。谚云‘正月酒,家家有’” 。
春节是圣日,因此在潮汕有许多禁忌,如不要扫地、不要洗衣服,怕钱银失去;不要在用膳时使用长短筷,否则过渡时就会搭不到船;不要吃粥或饭汤,否则出门会遇上天下雨;不许说坏话、骂人、打架,如果甲家孩子打或骂乙家孩子,甲家家长要拿一对大桔上门道歉,祝愿人家逢凶化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