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全集( 三 )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啊?“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出自李白的《清平调·其一》,意思是: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清平调·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白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 。乃李白奉诏而写的新乐章 。这首诗虽然吟咏的是白牡丹,事实上是将花比人 。花之容人之面,这样超绝人寰的姿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里才能相见,将杨妃比作娇艳的牡丹,又似天女下凡 。这首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
《清平调·其一》原文: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
《清平调·其一》译文:
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
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清平调·其一》写作背景:
清平调共三首,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 。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 。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 。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 。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
《清平调·其一》赏析:
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 。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 。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 。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 。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整首诗是什么?原诗:《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唐诗三百首全集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
扩展资料:
赏析
《黄鹤楼》前四句写登临怀古 。昔日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开了,此地只空余一座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再回来,朗朗碧空千百年来只有白云悠悠 。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楼,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几分繁华与热闹逝去后的失落与惆怅 。诗人围绕黄鹤楼的由来反复吟唱,似脱口道出,语言俗白,却一气呵成,文势贯通 。一座空空的黄鹤楼因而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次寻常的登临化为追古抚今的慨叹,白云千载,遐思悠悠 。
《黄鹤楼》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 。眼前美景如画,内心乡愁难抑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形象而直观的描绘,晴朗的大地,远方汉阳的绿树历历在目;鹦鹉洲上,萋萋芳草如茵 。开阔的视野,生机勃勃的明媚风光,作为远景衬托出黄鹤楼远眺汉阳、俯瞰长江的挺拔气势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即景生情,薄暮的柔美与思乡的幽怨交织在一起,黄昏的雾霭悄悄地在江心聚集,乡愁也在诗人的心中涌起;江面水气氤氲,乡愁依附在飘渺的烟波中 。日暮烟波与悠悠白云相照应,形成一个悠远渺茫的意境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鹤楼诗
唐诗中描写音乐的三大名作是什么,其中一个是韩愈的《唐诗中描写音乐的三大名作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其中一个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