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200字( 二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前两句是倒装句 。这几句意思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 。“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 。作者这么写,看似乎淡,实则含蓄有韵味:一、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 。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就不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或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怨言 。所以,这里作者这样写,不言情而情已自见 。这种借写事来抒情,正是在艺术创作上最富有感染力的 。二、寓抽象于形象之中,因而更觉具体生动 。单说“谁寄锦书来”,未免显得抽象 。作者借助于雁能传书的传说,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这就通过大雁翔空,形象地表达了书信的到来,使人可看得到,摸得着 。虽然这种写法,并非自她始,但她的云中雁回比之一般的飞雁传书,显然画面更为清晰,形象更为鲜明,这种点化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三、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 。在这夜景里,即使收到情书,无疑是高兴的 。但光是这样理解,还不可能发掘“月满西楼”句的真正含义 。雁传书信,固可暂得宽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 。其实,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这才是真实的感情 。“月满西楼”句和白居易《长相思》的“月明人倚楼”含义相似,都是写月夜思妇凭栏望远的 。但李作较之白作似乎进了一步,关键在于“西”字,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由于李清照既然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会思念着自己,所以,下片也就顺此思路开展了:
花自飘零水自流 。
有人说,这是写李清照慨叹自己“青春易老,时光易逝” 。要是这样,那么,下面“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两句,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 。“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 。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 。这句话看似平淡,实际上含义很深 。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 。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 。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 。唯其如此,所以底下两句: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就自然地引出来了 。如果说,上面没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两相恩爱;那么,这两句就说得再明白也没有了 。她俩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 。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 。在古典诗词中,写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忆江南》);或是“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一类文字 。象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 。
那么,李清照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绉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 。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 。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 。人在愁苦时总是绉着眉头,愁眉苦脸的 。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 。“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两者之间有着连接的关系 。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 。这几句和李煜《乌夜啼》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
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然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胎出,李特工耳 。”诚然,李作比之范作已胜一筹 。“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总不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么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变化的情景,怪不得成为千古绝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