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袁隆平的励志故事大全

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八十几岁高龄的他仍然活跃在科研场上,为我国的水稻研究事业做着贡献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2021袁隆平的励志故事大全,欢迎借鉴参考 。
1949年8月,19岁的袁隆平高中毕业,他决定离开南京,励志回重庆去读农学院 。到了西南农学院,他更是过得自在,期间只有一次辉煌:救过一个人 。他编的考分歌谣在班上流传:"三分好,三分好;不贪黑,不起早;不留级,不补考 。"
1953年8月毕业,全班同学都被分到了全国各地,最远的是到新疆去研究哈密瓜 。袁隆平到湖南省农业厅报到后,就坐着烧木炭的汽车一路颠簸,到了离黔阳县城安江镇4公里外的安江农校 。
这一呆,就是16年 。
这个从大城市来的年轻老师上的课让学生喜欢 。"他上课上得好,下课还跟学生玩,"当年的学生回忆说,"他不讲究那么多,黑板写满了,他把手一缩,抓起袖子就擦 。"
试验逃过劫难
1960年7月,袁隆平曾经在学校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鹤立鸡群,穗大粒大 。但是,第二年,"大水稻"的种子播下去,结果,高的高,矮的矮,产量都很低 。
但是,这株天然杂交稻启发了他:用人工杂交的办法,可以培植高产的杂交稻 。
勾腰驼背埋在稻田里的袁隆平,在1964年和1965年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稻株 。
在60个瓦钵里面倒腾了两年,培育成功"雄性不育系"后,1966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的院刊《科学通报》上,他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
这是中科院《科学通报》在"_"停刊前的最后一期 。恰好给国家科委九局的一个领导看到了,就发函下来,要求湖南省科委和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试验 。
"_"开始不久,"白专典型"袁隆平未能幸免,他的几十个"资产阶级的坛坛罐罐"被"彻底砸烂",捡回来的几兜秧苗就悄悄藏在学校后面的臭水沟里 。
就在要被抓进"牛棚"的时候,工作组却从学校档案里面找到了那封公函 。
袁隆平因此化险为夷,反倒成了保护对象 。更令他惊讶的是,省科委还将"水稻雄性不育"列入科研课题,拨给他科研经费600元,两名"社队来社队去"的学生也被同意留校当他的助手 。
但秧苗却再次被毁 。1968年5月的一天,试验田被人踩得稀烂,秧苗被拔光 。从田埂边的污泥里,他又捡回了5根半埋着的秧苗 。让助手尹华奇感到惊讶的是,袁隆平继续干活,丝毫没有追究是谁干的,"他是那种摔摔打打都不记痛的" 。
等到第二年6月,他又被派往100公里外的溆浦县低庄煤矿"宣传毛泽东思想" 。两个月后,因为两个助手写信向上面反映,引起省科委和农业厅重视,专门成立了一个科研协作组,才把他调往长沙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