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古诗词( 五 )


[史事]
1960年是我国人民经受严重考验的一年 。在国内 , 农业遭受特大自然灾害 , 加上党的工作失误 , 使国民经济面临暂时困难 。在国际上 , 又遭受帝修反华势力的联合围攻 。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妄图控制中国的阴谋破灭后 ,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掀起了反华逆流 。他们背信弃义地大搞突然袭击 , 单方撕毁协定 , 撤走全部专家 , 使我们陷于严峻的局势之中 。在这危急关头 , 党和毛泽东带领全国人民 , 团结一致 , 高举马列主义旗帜 , 坚持真理 , 坚持原则 , 迎接困难 , 奋勇前进 , 顶住了世界性的修正主义逆流 。《冬夜杂咏》组诗 , 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写成的 。它既袒露了作者的胸怀 , 也是这个时代精神的写照 。
《冬夜杂咏》是一组借物咏怀诗 , 它包括12题19首 。《青松》、《红梅》、《秋菊》等篇 , 是通过对这些抗暴耐寒花木的歌颂 , 赞美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怕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通过《含羞草》、《亡羊》等诗 , 作者对修正主义者不讲原则、丧失立场表现了极大的轻蔑 。《长江》、《三峡》、《故乡》则是对中国人民的昂扬斗志及不可阻挡的革命潮流的赞扬 , 同时诗中也暗含了对毛泽东主席的敬仰 。《吾读》、《一闲》则反映了作者多方面的生活情趣 , 和乐观而旷达的人生态度 。这组咏物诗 , 寄兴无端 , 情生意发 , 字少行短 , 却每每给人启迪和震撼 。这里只选其中一首重点赏析 , 其总体风貌 , 从中可略窥一斑 。
[鉴赏]
《青松》一题 , 是《冬夜杂咏》中的首篇 。作者借物咏怀 , 表面写松 , 其实写人 。写人坚忍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 , 写那个特定时代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的精神 。作者写松是把它放在一个严酷的环境中 , 一个近乎剑拔弩张的气氛中 , 我们看到了雪的暴虐 , 感受到松的抗争 。我们似乎像松一样承受压迫 , 又像松一样挺直起来 。那冷峻峭拔的松的形象 , 因为充溢其中的豪气激荡其中的力量而挺直起来 。在压与挺的抗争中 , 我们似乎同时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涤荡 , 因为在这种抗争中 , 展现了那个时代飞扬凌厉的热情 , 展现了作者那令人起敬的人格力量 。
读这首诗 , 总让人想起陈总的形象 。想起那刚毅的面孔 。勃发的神采 , 光明磊落的胸襟 , 刚直不阿、任何时候也不肯向恶势力低头的人格 。真是文若其人 。如果说:问苍茫大地 , 谁主沉浮的诗句充溢着一种帝王之气 , 那么大雪压青松 , 青松挺且直的诗句也只有刚傲沉毅、满怀将帅气度的陈毅能够写出来!也许作者在这里的主要目的不是抒写个人 。冬夜大雪 , 作者辗转难眠 。1960年那是全国人民都在经受考验的时期 。特大的自然灾害 , 党的工作失误 , 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背信弃义 , 帝修联合反华 , 正使中国内外交困 。正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 , 作者作为国内领导人 , 胸怀的是祖国的命运 , 承受的是民族的困厄 , 他考虑的是决不能丧失民族气节 , 不能丧失原则和立场 , 向各种反华势力妥协 。而这时 , 全国人民正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 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迎接困难 , 战胜困难 , 顶住了世界性的修正主义的逆流 。大雪压青松 , 青松挺且直 , 正是对我们的党和人民 , 对雄气勃发的时代精神的盛赞 。也许正是作者人格和时代精神相互融合 , 内外互动 , 共同投射在青松这个特定的象喻上 , 才使这首诗有一股凛然大气 , 读来令人感动 。
松、梅、兰、菊这些抗暴、耐寒、隐幽的花木 , 历代文人都爱吟咏 , 以至于积淀下来成为一种特定的民族性的审美意象 , 成为一种洁身自好的人格象征 。但封建文人 , 由于特定的时代局限性 , 虽然以这些花草自喻 , 表现自身高洁 , 却往往主要是感叹个人际遇 , 无奈之中难遣失意之情 。如左思的《咏史》中 , 也有写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