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穷处的终南别业诗歌赏析( 二 )


【赏析三】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 。他的两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 。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 。另一个可能 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 。这个登山者走著走著,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 。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 。在生命过程中,不论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 。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路可走,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不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两种境界在其中 。第一种,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 。另一种境界是,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会下雨 。
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 。如果因此而退心,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 。初发心就是初发菩提心的时候 。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对修行的方法、观念都不了解 。你先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所以不要失望,不要放弃 。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可能发生这种状况,如果用这种诗境来看待,处处会有活路的 。
【赏析四】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 。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 。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了 。
行到水穷处的终南别业诗歌赏析

范仲淹的苏幕遮 王维的终南别业 两首诗的赏析《终南别业》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 。此诗把作者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 。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 。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家的时间也忘了,十分自由惬意,这是诗人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 。全诗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
原文: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苏幕遮·碧云天》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以及中学语文教科书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 。此词上片着重写景,下片重在抒情 。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 。其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展现了范仲淹词柔媚的一面 。
(北宋)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范仲淹的苏幕遮 王维的终南别业 两首诗的赏析苏幕遮范仲淹
此词以低徊婉转、沉雄劲刚的笔触,抒写了羁旅相思的情怀 。词的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下片直抒思乡情怀 。全词大笔振迅,意境深阔 。
起手两句即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而未写秋景经常出现的衰飒之气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化用为“碧云天,黄花地”同样极富画面美与诗意美 。
三、四两句,从碧天广野写到遥接天地的秋水、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 。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辨,如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说“寒烟翠”,“寒”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予人的秋意感受 。这两句境界悠远,与前两句高广的境界互相配合,构成一幅极为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