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古诗对学生有什么好处( 四 )


呜呼!以赂秦之封天下之谋臣 ,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并力西向 ,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 ,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日削月割 , 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 其势弱于秦 ,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 ,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是又在六国下矣 。
6、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字介甫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其下平旷 , 有泉侧出 , 而记游者甚众 , 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 , 有穴窈然 , 入之甚寒 , 问其深 ,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 入之愈深 , 其进愈难 , 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 , 曰:“不出 , 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 ,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然视其左右 , 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 , 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 , 余之力尚足以入 , 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 , 则或咎其欲出者 ,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 往往有得 ,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 , 则游者众;险以远 , 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常在于险远 , 而人之所罕至焉 ,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 , 不随以止也 , 然力不足者 , 亦不能至也 。有志有力 , 而又不随以怠 ,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 , 于人为可讥 , 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 可以无悔矣 , 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
7、石钟山记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 微风鼓浪 , 水石相搏 , 声如洪钟 。是说也 , 人常疑之 。今以磬置水中 ,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 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 得双石于潭上 , 扣而聆之 , 南声函胡 , 北音清越 , 桴止响腾 , 余韵徐歇 。自以为得之矣 。然是说也 , 余尤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 , 所在皆是也 , 而此独以钟名 , 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 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 送之至湖口 ,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 ,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硿硿焉 , 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 , 独与迈乘小舟 , 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 , 如猛兽奇鬼 , 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 , 闻人声亦惊起 , 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 或曰此鹳鹳也 。余方心动欲还 , 而大声发于水上 , 噌吰如钟鼓不绝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 , 则山下皆石穴罅 , 不知其深浅 , 微波入焉 , 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之间 , 将入港口 , 有大石当中流 , 可坐百人 , 空中而多窍 , 与风水相吞吐 , 有窾坎镗鞳之声 , 与向之噌吰者相应 , 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 , 周景王之无射也 , 窾坎镗鞳者 , 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人之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 , 而臆断其有无 , 可乎?郦元之所见闻 , 殆与余同 , 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 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此世所以不传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自以为得其实 。余是以记之 , 盖叹郦元之简 , 而笑李渤之陋也 。
8、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 , 七月既望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 , 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 , 诵明月之诗 , 歌窈窕之章 。少焉 , 月出于东山之上 , 俳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 , 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 , 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羽化而登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