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天的诗句有

篇一:《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
赏析: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
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
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
描写春天的诗句有

篇二:《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
赏析: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 。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
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 。
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 。“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 。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 。
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 。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 。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
描写春天的诗句有

篇三:《春雪》【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译文: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
赏析:这首《春雪》诗,构思新巧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
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 。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