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有比如花甲、孩提、冠…( 三 )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
http://wf66.com/page/20066/133858A48C.htm
古代年龄称谓知多少
据查,“米寿”一词是指人“八十八岁”,用的是“拆字法” 。细心的读者一定可以发现,“米”字拆开,不正是“八十八”吗?中国古代对人的年龄有很多称谓,“米寿”是其中之一,但并不常见,还有很多更为常见的称谓,在此向有兴趣的读者做一个大致的介绍,以供参考 。
襁褓,原意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借指不满周岁的婴儿;指幼年时期(大致二到七岁)的称谓则有:孩提、总角、垂髫、黄口等等 。孩提为“儿童、幼儿”的意思;“总角”表示“小孩子把头发扎成髻”,所以也用来指“幼年”;“垂髫”和“总角”的意思相仿;“黄口”的原意指“雏鸟的嘴”,借指“小孩子”,我们常用“黄口小儿”形容一个人的年幼无知 。男子成年要“加冠”,女子成年要“戴上簪子”,所以“及冠”就指男子二十岁,“及笄”就指女子十五岁 。另外,由于二十岁的男子还没有达到壮年,所以又用“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 。
孔老夫子在叙述自己生平时说了一句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矩 。”这句话实在是太有名了,所以就有了“志学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天命之年”、“耳顺之年”等一系列称谓 。同样,“诗圣”杜甫的一句“人生七十古来稀”又把“古稀”和“七十岁”联系到了一起 。以前的吹毛求疵还谈到过“花甲”指“六十岁”,而超过七十的年龄,还有一些专用的称谓,如郑先生提到的“米寿”指“八十八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则指“一百岁”,“寿登期颐”就是对老人长寿的美好祝愿
关于“生日”的诗句有哪些?1、《鹧鸪天》宋 作者: 张抡——彩舞萱堂喜气新 。年年今日庆生辰 。
释义:彩色的内堂透露出喜庆,每年这个时候庆祝生日 。
2、《鹊桥仙》宋 作者: 无名氏——日长槐夏,凉生冰室,又是生辰来到 。
释义:当白天变得越发的长,只有冰室里才能感觉到凉爽的时候就是生日要到了 。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有比如花甲、孩提、冠…

3、《西江月》宋代:郭应祥——朔旦生朝同贺,寿觞社瓮齐倾 。
释义:元旦和生日一起祝贺,大家怎么能不一起来喝酒 。
4、《戊子正旦贺寿慈宫二首》 宋 作者: 程珌——曙色浮丹栱,春风暖禁街 。
释义:变得曙光浮现在丹桥之上,因为是你的生辰才有如此美好的景象 。
5、《次韵贺胡邦衡除龙图阁学士且为六月三日眉寿》宋 作者: 周必大——马负羲图二百春,荣光犹属大河津 。
释义:希望您为国家活到两百岁,把荣光留在大河两岸 。
襁褓,孩提,总角,豆蔻年华,及笄,弱冠,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之年,分别指哪个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总角:指幼年儿童(又叫垂髫);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又称加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天命:指五十岁(又称半百);
花甲:指六十岁(又称耳顺);
古稀: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
其中,“豆蔻年华”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及笄”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
“而立”、“不惑”、”知天命“出自《论语·为政》篇第四章,原文如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
“古稀”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亦作“古希” 。
“耄耋”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
以上这些词都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其他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