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为何要火烧紫禁城( 二 )


吴三桂只有马不停蹄,继续追击农民军 。多尔衮不让吴三桂进北京城,是有原因的,吴三桂是故明大臣,倘若让这仁兄进北京城,与故明大臣勋戚会面,可能造反 。
故明大臣勋旧这时候也忙活,他们一则忙着迎接吴三桂进城,二则忙着改换门庭,三则忙活抓大顺未来得及逃跑的农民军,抓到一个,便活活整死,比比饷那时候农民军对待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
一切都忙完,故明大臣勋戚跑到朝阳门,他们想迎接他们的大英雄吴三桂,可是,当他们跪在朝阳门的时候,他们才知道,他们迎接到的,是多尔衮,是日为1644年五月初二 。
多尔衮进了北京,按照一般人来看,他应该笑,而且大笑不止 。
但是,事实告诉多尔衮,面对北京城的严峻形势,他真的想大哭一场 。李自成征用军粮,北京城的粮食很少留下;更为严重的是,李自成的农民骑兵,踩踏庄稼,加之当年干旱,估计这年的粮食颗粒无收,北京城下,老百姓相聚为盗;八旗官兵,也只能以陈年旧米充饥 。
环境是无法改变的,能改变的,是人,是人的行为 。故而,善于改变人之人,方为善于改变环境者,善于改变环境者,便为可成大事之人 。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
多尔衮下令,八旗官兵进驻城外(将士皆乘城),不许进入老百姓家里(毋入民舍),更为英明的是,多尔衮为崇祯皇帝大办丧事,整整三日(发丧三日,具帝礼葬之) 。
至于老祖宗定下来的规矩,投降者,必先剃发 。多尔衮开始下令官民全部剃发(初令官民皆薙发),后来听说老百姓都反对(继闻拂民原),谕令缓一缓(谕缓之) 。
搞政治,有时候就是要缓,事缓则圆,方可成大事,而急,则只能坏大事 。后来的事实证明,多尔衮缓一缓的政策,是极为英明的 。最后,汉族人,头发也剃了,八旗兵,也进城了 。
因时而异,是为政之人必须记得的重要道理 。
与此同时,一则小道消息在北京城内开始流传了 。
此小道消息为:满洲兵将于八月在北京城屠城(八月屠民),把老壮之人全部剁了(尽杀老壮),仅仅留下小孩(止存孩赤),然后抢劫一空(东兵肆掠),退回关外 。
这则消息给多尔衮带来很大的麻烦,普天之下,何人想死?反正是死,不如反他娘地,造反祖师爷陈胜、吴广早就提出了精辟的造反理论: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其实,有这个消息,不足为怪,人都有一种思维的惯性,我们在小时候,就听说过狼来了的故事,满洲兵曾经多次进入中原,充当强盗,烧杀抢掠,哪个能保证,这次就不同呢?
三人成虎 。谣言,时常是政治与经济的大敌,不破谣言,其后果不堪设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