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摘抄( 二 )


11.我们的一生 , 写在历史上的功业 , 是一种记载;留在心中的诗意 , 是一种永恒 。
12.很多人会疑惑时光走到了今天 , 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需品还是一种奢侈品?可能相比于现在的诸多压力 , 诗歌变成了一件奢侈品《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好词好句摘抄好词好句 。但是我想 , 如果我们真的愿意相信诗意是中国人生命中的必需品 , 我们也许真的就可以过得诗意盎然 。
诗歌摘抄

摘抄古诗一曲新词酒一杯 , 去年天气旧亭台 ,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 , 小园香径独徘徊 。
解析:坠落夕阳、无声的落花 , 寻旧垒的归燕几个意象 , 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 。就其不变者而言 , 夕阳虽美好 , 但终究要沉没 。好鸟相鸣似有意 , 但落花流水却无情 。词人在好鸟娇花中叹人生的虽美好 , 终将消亡 。但“似曾相识燕归来”寓意着消亡中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 。
转载
夹缝中的历史 (摘抄加感悟) 急需!!!1孔庙生长着成千上万的柏树 , 它们的年龄一般都是几个世纪 , 有的竟逾越千年 , 是唐代人种的 。这些柏树 , 应该是名符其实的古木 。那鼓起肿块的树根 , 那敲着很是空洞的树心 , 那腐朽得又黑又酥的败絮似的树皮 , 无不在证明它们的经历与卓绝 。
2我进入孔庙 , 实际上就是进入了肃穆和旷远 。地上丰厚的青草 , 在石缝里养了几百年几十年的青苔 , 都神话着它的肃穆和旷远 。我不知道自己在何处能够感受如此超尘和如此拔俗的气氛?
3在孔庙 , 阳光不是以一束一束的线条贯穿的 。孔庙的阳光不会这么硬 , 这么尖 。孔庙的阳光也不会像瀑布一样穿过云层 , 从天而降 。它当然也不会是一个透明的片面 , 翼翅似地展开于高空 。孔庙的阳光是幽深的 , 有一点凉 , 还有一点潮湿和盈润 。阳光仿佛是从巨大的荷叶上透漏的 , 用手拭拭它 , 唯一的感觉是幽深 。
4一个民族的强大 , 固然在于它的经济和军事的实力 , 但我以为 , 它的精神的强大却是主要的 。一个民族只要有强大的精神 , 它注定会以自己的聪明与勤劳使自己繁荣、强盛 。然而 , 如果一个民族的精神空虚了 , 它没有了信仰 , 它过分地追求肉欲和物欲 , 它由于社会的不公正与不平衡而相互怨恨 , 自私自利 , 尔虞我诈 , 那么它将注定难以强大 。如果它曾经奇迹一般地强大了 , 它甚至强大得让人类恐惧 , 那么它也会渐渐涣散 , 一朝瓦解 。
“把栏杆拍遍”语出辛弃疾的《水龙吟》 , 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记载 , 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 , 他常常凭栏静立 , 怀想世事 , 唏嘘独语 , 或以手拍栏杆 。尝有诗曰:“读书误我四十年 , 几回醉把栏杆拍” 。所以 , “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 。作者认为为辛弃疾造像 , 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 。在词人把栏杆拍遍的振聋发聩的声响中 , 我们读出了辛弃疾真实的复杂的心情:不满、愤懑、焦虑、懊恼、无耐、等待、企盼……
这是一篇带有人物评传性质的散文 , 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而又命运多舛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形象 , 揭示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及原因 。
文章的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 , 它告诉读者 , 全文要探索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 , 以及这个过程是如何决定了他的词、他本人在文学史上的惟一性和独特地位的 。作者首先就把辛弃疾放在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下 , 抓住他的“以武起事 , 而最终以文为业”的特点 , 突出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唯一性”和“独特性” 。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将对辛弃疾的人生遭际的介绍与对他的诗词创作的评价交错起来来写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