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致远诗词 描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诗句

一、饮酒(其五)
【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
宁静致远诗词 描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诗句

二、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常建【朝代】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
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
三、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作者】范成大【朝代】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
四、雨过山村
【作者】王建【朝代】唐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
译文
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 。村路竹溪之上,一条板桥斜横 。婆媳相唤,一起去选蚕种 。只有那栀子花开,独自摇曳庭院中 。
五、江村
【作者】杜甫【朝代】唐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
译文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 。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 。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 。
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还有什么奢求呢?
有关宁静致远的诗词(一)陶渊明《饮酒》之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简析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人的思想或精神,可以孤立地自我净化,或者说,能够超脱于现实之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四句诗就是讲这个道理 。“结庐在人境”是说生活在现实社会中 。“车马喧”指人世间各种烦人的尘杂,也是世人为富贵荣华而奔竞的形象写照 。他之所以身居人境而尘杂不染,就因为能做到“心” 。“心远”就是思想上绝弃富贵荣华之念 。一个人丢掉了物欲,断绝了尘想,精神就远远超出于尘世之外了 。诗人采菊东篱,悠然自得,又逢山气特佳,飞鸟投林的黄昏,大自然的一切都显得和融淳净;此时的诗人,超然冥邈,神逸方外,他的心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 。这是对宇宙人生之理、造化自然之趣的领悟;从庐山一带傍晚的自然环境说,一切都显得和融浑朴,充满生机,这正是大自然的本色 。诗人的悠然情怀与眼前的自然气象,都合于自然之,因而,主、客二方也就冥会妙合了 。

(二 ) 归田园居·其三·种豆南山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宁静致远诗词 描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诗句】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子地,地里杂草丛生,豆苗却长得很稀 。早晨天亮就起来到田里锄草,晚上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高高的草木覆盖了狭窄的田间小路,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 。衣裳湿了倒不重要,只要不违背我的初衷就行了 。
评 析
此诗是描写陶渊明劳动生活的代表作 。虽写劳动,其主旨却并非写劳作之艰辛,而是表现一种审美情趣 。试思:"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一幅何等美妙的荷锄夜归图 。艰辛自是艰辛,诗人也说"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但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呀!后两句正可以看作是此诗全篇的眼线,是透露诗人心绪之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