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诗词楹联协会 有关仓前的诗句

诗吟仓前·文史斐然
作者:余杭诗社
一代儒宗颂
夏洪华
“一代儒宗”朴学家 , 斗争反帝走天涯 。
随军北战烽烟滚 , 历尽沧桑救中华 。
章太炎书斋
夏洪华
四面高墙不透风 , 独凭一室度秋冬 。
纷纭屋外鼓声闹 , 安静攻书月夜中 。
谒章太炎故居
王藻

古屋临河庭院深 , 凌霄枝老缠楼阴 。
寒窗苦读儒先句 , 振笔《訄书》醒世音 。
狂狷蹈波蓬岛客 , 孤高散发自由心 。
还乡隐匿龙泉寺 , 习佛于僧细细斟 。


僦舍吴门岁月愔 , 又开经笥惠青衿 。
闯衙曾落幽禁地 , 革命功高崒兀岑 。
夫妇相携琴瑟好 , 人生劬劳雪霜侵 。
门前流水连西子 , 湖上瓣香同仰钦 。
描写人物平易近人的段子1、爸爸中等身材 , 文质彬彬 , 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加散光的眼镜 。步入中年后 , 晚上读书看报时 , 便会再增加一副老花镜 。儿时 , 每每看到爸爸架着两副眼镜的样子 , 我们都会嬉笑着喊爸爸“6”眼 。爸爸宽宏大度、平易近人、性格开朗、待人真诚 , 认识他的人对爸爸评价颇高 , 称他是一个不笑不说话的人 。
2、他的脸微微有些圆 , 但不胖 , 有一头梳理得很整齐的头发 , 没有喷洒着哩水 , 也没有抹发胶 , 很自然 。眉头轻轻弯着 , 眼睛笑起来也轻轻弯着 。总有一种认真看你的目光 , 那目光中还带着些期待 , 期待你告诉他什么见解 。不说话时 , 他嘴角挂着微微的笑意 , 说话时他的言辞不多 , 很注意倾听对方的侃侃而谈 。
3、虽然吴老师和其他老师不一样 , 初次见他时就看到他慈祥的脸庞在冲我微笑 , 一点儿也没有那种专家式的盛气凌人的架子!但我还是有点儿担心……就这样一次次的错过了跟吴老师交流交谈的机会……今天吴老师又来到了社里 , 和往常一样 , 我还是认真的倾听……但我今天却鼓起了勇气 , 去设计室主动找了吴老师帮我指点书法 。这个慈祥可爱的老人笑着欣然答应 , 让我心里很温暖很高兴 , 后悔没有早点这样做!这段时间一直在坚持练字儿 , 所以拍了几张平时的习作在空间里存着 , 今天刚好派上了用场 。听着吴老师谈论书法 , 心情真是激动不已 。我向他道出了我平时练字儿时候的一些困惑——进步太慢 。他鼓励我说:“练书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 有时候会觉得自己一点进步都没有 , 但是只要持之以恒 , 不气馁 , 有耐心 。积累到一定的过程 , 便会有质的飞跃!”听到他的这些指点 , 真让我感动不已 , 同时更加钦佩他学者与长者的风范 。后来我们谈及读帖的话题时 , 他严肃而又坚定的说:“读贴很重要!读帖就是对字儿间架结构思考的过程 。”因为相谈甚欢 , 所以心中的担忧消失了 , 于是我才放开胆子向他索求墨宝 , 没想到他爽快的答应了 。能够遇到这样的良师 , 我感到很荣幸!
4、第一次近距离亲眼见到王祖庭先生 , 是在余杭区诗词楹联协会成立大会上 。李晨初老师告诉我 , 他就是王祖庭同志 。见他亲切地在会场里与人打招呼、交谈 , 面容慈祥 , 态度谦和 。当李晨初老师与王书记握手交谈时 , 我是像《故乡》中的小闰土一样 , 躲在李晨初老师后面 , 只是朝他笑笑 。连句问候的话也不敢说 。
到区诗词楹联协会办公室工作后 , 才有机会接触王祖庭会长 。觉得他为人亲和 , 很容易让人接近 。对待下属 , 没有一点架子 。特别是他每每创作了一些诗词后 , 总是说自己文化低 , 不懂得古典诗词的格律 , 不懂平仄 , “缠”着宋佐民先生帮他修改时的那种谦和神态 , 着实让人感动 。这时 , 那种“大人物”的感觉顿然消失 , 敬佩之情便油然而生了 。
以后 , 随着交往接触的增多 , 遂渐对王书记的为人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他的诗词作品集《望耋诗草》 , 内容广泛 , 兴趣广搏 , 深藏智睿 , 心胸宽广 , 读了让人钦佩、感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