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都有两个名字.

因为古人除了名字之外,一般还有“号”,所以还有两个称呼 。
号,是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 。如苏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 。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 。与名、字无联系 。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 。简称号 。在古人称谓中,别号亦常作为称呼之用 。
号的实用性很强,除供人呼唤外,还用作文章、书籍、字画的署名 。如卢仝《玉川子诗集》、杜牧《樊川文集》、赵孟頫《松雪六体千字文》、老莲《荷花鸳鸯图》等 。如果我们不熟悉古代文人作家的别号,就很难知道这些作品的作者是谁 。
古人为什么都有两个名字.

                                                                苏轼(号:东坡居士)
扩展资料:
号的来历
起号之风,源于何时,文献资料上没有详细记载,大概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 。像“老聃”、“鬼谷子”等,可视为中国最早的别号 。
东晋时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南北朝时代有更多的人给自己起了号,唐宋时形成普遍风气,元明清达到鼎盛,不但人人有号,而且一个人可以起许多号 。如明朝画家陈洪缓有“老莲”、“老迟”、“悔迟”、“云门僧”等四个号 。
延至近代,用号风气一直不衰,如苏玄瑛号“曼殊”;齐璜号“白石”;何香凝号“双清楼主” 。现代以来文人的号逐渐被笔名所代替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号

给十岁孩子激励的古诗文
激励人的古诗词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诗经·王风·黍离)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
(诗经·鄘风·相鼠)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
(诗经·大序)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诗经·小雅·鹤鸣)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
(诗经·大雅·抑)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
(尚书)7、满招损,谦受益 。
(尚书·大禹谟)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国语)9、多行不义必自毙 。
(左传)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
(左传)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左传)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老子)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
(老子)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老子)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老子)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论语·公冶长)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颜渊)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论语·卫灵公)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论语·述而)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论语·子罕)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为政)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论语·子罕)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论语)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论语·为政)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论语·雍也)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论语·子路)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论语·述而)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
(礼记·礼运)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礼记·中庸)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礼记·学记)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礼记·学记)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原·离骚)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楚辞·卜居)34、尽信书,不如无书 。
(孟子·尽心下)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孟子·告子下)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孟子·公孙丑)3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孟子·尽心上)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孟子·尽心上)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孟子·公孙丑)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孟子·滕文公)4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荀子·劝学)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庄子·养生主)4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
(庄子)4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中庸)4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