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振:盛唐时有名的军事家、宰相 带兵种田守边疆 不打仗还能出将入相( 二 )


郭元振是处理外交活动的专家,他认真分析了吐蕃形势,上书武则天:“现在是论钦陵家族妄图通过主导同中原的战争统帅吐蕃大军与吐蕃王室抗衡,吐蕃民众也没在战争中得到太多好处 。对于论钦陵等好战阴谋集团我们应该主动派人和吐蕃王室联系,表明我们和平的诚意,加深吐蕃王室和论钦陵的矛盾,到时候他想发动战争也是无米之炊 。”郭元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那就是噶尔家族只是被松赞干布父亲征服的羊毗王国的贵族,底蕴并不雄厚,是三代人在军政上的努力才让其权倾吐蕃 。论钦陵只有通过战争才能用征服土地和人口收买效忠于自己的部族和贵族,他们一小措人得利,却要全体吐蕃民众买单,建立起可以抗衡王室的势力集团,吐蕃赞普并不一定爱好和平,但他一定不愿意论钦陵主导战争掌握军权 。吐蕃君臣在郭元振的离间活动下,果然走上了对抗之路,最后论钦陵不得不自杀 。而郭哥还成了噶尔家逃出吐蕃的大救星,给唐朝拐骗了弓仁等噶尔家族出产的名将 。
最后郭哥还特别会站队,在李三郎发动对太平公主的政变时他是四巨头之一,论社会、论文采他都是唐朝武将第一人 。
这个将军与平常将军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
首先,郭元振有很强的叛逆心理 。他16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进入太学读书了,家里人对于他的读书事业也是非常支持,不远千里为他寄来盘缠和学费,可是郭元振虽然天资聪颖,但他对于读书这件事情也根本不上心,更讨厌走家里已经为他安排好的路 。有一天夜里,有个陌生人来向郭元振借钱,说是要安葬家里的老人,郭元振二话没说,也不问姓名,就把所有的钱都给了这个陌生人,结果当然是没了学费,只能推迟一年再入学 。
不过,郭元振的这次反抗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事实上,当他18岁考中进士之后,才开始了自己真正的反抗之旅 。当他所有的同学都挤破脑袋想留在朝堂里,以求谋个差事的时候,他却自请调去偏远的地方——通泉县 。他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仅仅是想摆脱家里的控制 。一个人可以叛逆到这种程度,也真是足以让人另眼相看了 。接着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是,郭元振十分喜欢交朋友,并会为之不顾一切 。
他属于走到哪里朋友就交到哪里,而且为了交朋友还做了不少“违法”的事情 。比如,就在他的所管辖的地方“私自铸造钱币”,甚至还“贩卖人口”,大家想一下,历史上的将军,哪一个不是爱民如子,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谁会干这些事情呢?只能说他为了筹到交朋友的钱,真是啥办法都想 。
对此,也只能感叹一句,真是对朋友爱得深沉啊!不过,大家不要惊讶,上文所说的“私自铸造钱财”和“贩卖人口”,并非我们现在意义上的意思 。毕竟我们的主人公也是个积极正面的人,怎么会做这种事情呢?不过他这种不拘一格,不守礼法的性格倒是像极了少年的曹操 。他们这类人如果不是绝世枭雄,那就是治世能臣,而我们的主人公郭元振无疑是后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