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美文摘抄加赏析 经典诗词、美文摘抄|外加赏析( 二 )


至于末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则总结前面三节六层可伤之事 。前文蓄势厚实,故此处总结顺理成章 。
上阕「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透过十月小阳春的冷暖无常,转写为忧愁伤神伤身 。凸显结果,就可以省略原因,而且曲折有味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写她藉酒浇愁,而又忧愁难遣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透过北雁南飞,曲写家破夫亡、漂泊南方的悲苦 。下阕「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的枯槁憔悴,愁损容颜,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是愁苦已极,度日如年的反映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叶落,细雨黄昏,更添愁思 。用「兼」字、「细」字,细腻道出愁人的苦闷:「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诉诸听觉,象征诸般苦难对作者的摧残 。「点点滴滴」四迭字的运用,活现了细雨的连密不断,愁苦的络绎不绝 。总之,全词藉景抒情,运景入情:透过冷冷清清,乍暖还寒,晚来风急、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细雨诸景象,以表现孤寂、凄凉、悲伤、哀愁的心境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读之使人动容 。
(四)以声摹情,展现乐章之美
词调取名《声声慢》,声调上也因此特别讲究,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如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都是双声;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都是叠韵 。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曾称:「《声声慢》是李清照词中特别讲究声调的一首名作 。」李清照作词主张分辨五音 。夏先生曾提出全词多用齿声字(齿音)及舌声字(舌音):《声声慢》用舌声的共十六字:淡、敌他、地、堆、独、得、桐、到、点点滴滴、第、得 。用齿声的四十一字:寻寻、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时、最、将、息、三、盏、酒、怎、正、伤、心、是、时、相、识、积、憔悴损、谁、守、窗、自、怎生、细、这次、怎、愁、字 。全调九十七字,而这两声却多至五十七字,占半数以上;尤其是末了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字里舌齿两声交加重叠,这应是有意用啮齿叮咛的口吻,来表达自己忧郁苦闷的心情 。不但读来明白如话,听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乐章的特色 。这可见她艺术手法的高强,也可见她创作的大胆 。宋人只惊奇她开头敢用十四个重叠字,还不曾注意到它全首声调的美妙 。(夏承焘《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另外,还以双声迭韵字的运用,来增强抒情效果 。双声字如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迭韵字如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 。将词之为音乐文学的特质,发挥无遗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赏识
美文段落摘抄及赏析溪 水
透明的溪水,明净得就像母亲的眼睛 。
春天,你的眼里是一片斑斓;
夏天,你的眼里是一片浓绿;
秋天,你的眼里是一片澄碧;
冬天,你疲倦了——合上眼睛,也停止了唱歌 。
你摄取蓝天的云朵、黄昏的晚霞、夜空的星星;还留下我儿时的身影 。
呵!这溪边沙沙作响的甘蔗林,带甜味的风,曾把我童年的梦吹拂!我躺在你的身边,感到靠在母亲胸膛上的幸福……
你是我们生活里的一支古老的歌——
你望见骑毛驴的迎亲的队伍来了,几支唢呐奏出悲哀的音乐;
你望见几个壮实的汉子,抬着笨重的木棺来了,把老人送上山坡;
你也听见:山脚下的独轮车,带着吱吱哑哑的声音,在贫穷的土地上呻吟而过……
如果没有你,谁给我们留下自然的彩色;
谁给我们记载山民的悲哀和欢乐呢?
透明的溪水,你给了我一双能够分辨色彩的眼睛 。
当我在你身边,发现自己成为一个少年时,就不得不远行了 。
你像养育我的母亲一样,送我出山吧!
我的感受:
文章开头把溪水视为“母亲的眼睛”,接着写出了春夏秋冬“眼睛”里流露出的色彩,这既是对溪水的歌唱,也是对母亲的歌唱,因为这溪水里曾“留下我儿时的身影”,曾让我享受过母爱般的幸福:她记住了山沟里发生的一切,记住了“山民的悲哀和欢乐”,并把养大了的“我”送出了山去 。溪水是歌,母亲是歌,文章本身也是一支哀怨的抒情山歌 。溪水啊,我的“母亲” 。母亲啊,就如同这溪水 。母亲啊 。,你看着我长大,无微不至地照顾我 。我留恋与你在一起的时候,与你在一起的感觉 。我感受到了母爱!请原谅我儿时的淘气,请原谅我小时候不懂事!这一切,就让我现在来“弥补” 。我爱你,我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