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中年得子诗词 古人追忆友人临老丧子诗词,( 三 )


举坐已夸沾玉果 , 传家应不负诗书 。
生时恰恰逢秋半 , 长日骎骎课夜余 。
自顾阿戎愚且鲁 , 提孩敢说巧相如 。
《和文文溪庆徐固峰六十得子韵》
年代: 宋 作者: 赵必象
明珠生老蚌 , 光彩射西湖 。
岁晚颖方实 , 春荣木不枯 。
卿儿是麟否 , 陵母梦云无 。
他日浣花老 , 骑驴索醉扶 。
古人得子喜悦诗词·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洗儿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 , 我被聪明误一生 。
惟愿孩儿愚且鲁 , 无灾无难到公卿 。
古代表达中年人用什么字

  1. 而立:30岁 。
    出处:《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后因称30岁为"而立"之年 。
  2. 不惑:40岁 。
    出处:《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后用作40岁的代称 。
  3. 知命:50岁 。
    出处:《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意谓到50岁才懂得天命 。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

祝福得子的古诗子种莲房 用于祝贺人得子的贺辞 。
天降石麟 用于祝贺人得子的贺辞 。古人以男婴为麒麟儿 。语本《南史.卷六二.徐陵传》:「年数岁 , 家人携以候沙门释宝志 , 宝志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 。』」
天赐石麟 用于祝贺人得子的贺辞 。古人以男婴为麒麟儿 。语本《南史.卷六二.徐陵传》:「年数岁 , 家人携以候沙门释宝志 , 宝志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 。』」
玉笋呈祥 用于祝福人得子的贺辞 。《新唐书.卷一七四.李宗闵传》:「俄复为中书舍人 , 典贡举 , 所取多知名士 , 若唐冲、薛庠、袁都等 , 世谓之『玉笋』 。」故后世以「玉笋」形容杰出人士并出 。
玉燕投怀 用于祝贺人得子的贺辞 。相传唐代张说之母 , 梦玉燕入怀后成孕 , 产下张说 , 后张说为一代名相 。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梦玉鷰投怀》 。
瓜瓞绵绵 用于祝贺人得子的贺辞 。语本《诗经.大雅.绵》:「绵绵瓜瓞 , 民之初生 , 自土沮漆 。」比喻子孙繁盛、传世久远 。
古代中年指哪个年龄段一般来说 , 古人这样划分时间:童年是12岁以下 , 12岁以上称为少年总角时代.20岁弱冠 , 就是青年了 , 也有人认为18以后为青年.30而立 , 就进入了中年 , 40不惑 , 称为壮年.50而之天命 , 当然算老年了.还有60花甲 , 70古稀. 80 , 90 岁 耄耋之年
100岁 颐之年...
古人有没有关于以肥为美的诗词、句子、文章等什么的?

【古人中年得子诗词 古人追忆友人临老丧子诗词,】

打很早的时候起 , 中国人就固执地认为漂亮的标准就是又高又胖 。《诗经》中所歌咏的美人 , 不管是男是女 , 都是高大肥硕的:《邶风·简兮》赞美一个漂亮的舞星:“硕人俣俣 , 宫廷万舞” , 硕是肥硕 , 俣是个儿高 , 可见高而胖是美的标准;《卫风·硕人》赞美一位贵妇:“硕人其颀 , 衣锦褧衣 。” 颀者长也 , 硕而颀 , 也是又高又胖 。胖到什么程度呢?——“手如柔荑 , 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 , 齿如瓠犀” 。“柔荑”为植物的嫩芽 , “凝脂”是凝结的猪油 。“领”是脖子;“蝤蛴” , 后世音转为“蛴螬” , 是蝼蛄的幼虫 , 又白又胖 。你想想:一身肥膘 , 脖子如鼓囊囊的虫子 , 手指如肥满鼓胀的嫩芽 , 这幅形象 , 不是足可以当得起现在所谓“一篓油”的雅号吗?后来的蔡邕《协初赋》中写美人 , 所用的喻体 , 换得高雅一些:“面如满月 , 辉似朝日 , 色如莲葩 , 肌如凝蜜” , 但整个形象与“一篓油”还是没啥区别 。然而在古代 , 这“一篓油”就像麦当娜 , 绝对是为人们所企慕、所崇拜的偶像 。那时人们对妇人不但崇尚肥 , 而且还越肥大越美 , 《唐风·椒聊》赞赏女人:“彼其子兮 , 硕大无朋;彼其子兮 , 硕大且笃 。” 硕大而无朋 , 也就是“巨无霸” , 在古人看来 , 这样吨位的女人是倾国倾城、漂亮到了家的 。我们读《诗经》 , 可注意到其中赞扬美人的句子 , 几乎都离不开“硕”:诸如《陈风·泽陂》:“有美一人 , 硕大且卷”;《豳风·狼跋》:“公孙硕肤 , 赤冩几几”;《齐风·猗嗟》:“猗嗟昌兮 , 硕而长兮” ;《卫风·硕人》:“硕人敖敖”等等 , 皆为其例 。有人可能说 , 以上所举的《诗经》全是北方诗 , 南方的审美标准或许有所区别?请看《楚辞·大招》描写美女:“丰肉微骨 , 调以娱只” 。所谓“丰肉微骨” , 是瞅着光显肉而看不见骨形 , 这与现代挑选美人所要求的“骨感”是恰恰相反的;再往下看——“曾颊倚耳 , 曲眉规只” , 这就美得更加惊人 , 所谓“曾颊”即“层颊” , 也就是双下巴 , 脸与颈的形状不很分得清楚 , 象外地某个卫视中一位男主持(对不起忘了名字了) 。这和《诗经》中所歌咏的美人完全一样 , 因为《卫风》中曾用“硕大且俨”来夸美女 , 《太平御览》卷三六八引作“硕大且媨” 。注:“媨 , 重颐也” , “重颐”与“曾颊”同义 , 也是双下巴 。比人家多一个下巴 , 这在古代的卫地和楚地都是难得的美态 。这说明 , 以肥大为美的标准 , 在古代不但不分男女 , 而且不分南北 。正因为古时以胖大为尚 , 故“硕人”一词也就成为“美人”的代称 , 如《小雅·白华》:“啸歌伤怀 , 念彼硕人”;蔡邕《青衣赋》:“玄发光润 , 领如螬蛴 。修长冉冉 , 硕人颀颀”;陈琳《止欲赋》:“色曜春华 , 艳过硕人”之类 , 都是这样的用例 。《左传》中形容美女 , 叫“美而艳” , 《说文》释“艳”为“好而长” , 也就是漂亮而高大 。从文字上来说 , “艳”字从“丰” , 而“丰”本身就是肥大饱满的意思 。如司马相如《美人赋》、葛洪《西京杂记》、蔡邕《协初赋》、萧衍《净业赋》等等 , 都直接用“丰肌”来形容美人 。这反映衡量美人只注重肉之质量的倾向 。另外 , 古妇女又美称曰“娘” , 娘这个字为俗字 , 其本字为“娘” , 按《说文》训“娘”:“肥大也 。”“娥”也是对漂亮姑娘的美称 , 而“娥”字从“我” , 凡从我之字 , 皆有高大之义 。古又称妇女之美为“嫣”、为“娙” 。何谓嫣”、“娙”?《说文》云:“嫣 , 长貌”;“娙 , 长好貌”;《诗·关雎》中的“窈窕淑女” , 是对美女的最经典的称呼 , 所谓“窈窕” , 即《卫风》中“硕人”的形容词“敖敖”之音转 , 而“敖敖” , 《毛传》释为“长貌” 。此外 , “敖敖”的叠字还音转为双声的“娥媌”:《列子·周穆王篇》:“郑卫之处子 , 娥媌靡曼” , 后来又转为“娥眉” , 《楚辞·离骚》:“众女嫉余娥眉兮” 。原其本意 , 敖敖、窈窕、娥媌、娥眉 , 都是个儿高的意思 。后来所谓的“苗条”也是从“窈窕”、“娥媌”转来的 , 其正诂也只是高大 , 并不包含有现在的“瘦”的意思 。古人于美人 , 只强调长大为重要条件 , 《尔雅》:“委委佗佗 , 美也” , 孙炎曰:“佗佗 , 长之美 。”《论衡》:“上世之人 , 侗长佼好 。”《史记·苏秦列传》:“有长佼美人 。”《盐铁论·刺权》:讲中山素女之美 , “亦长白女子也 。”此类例子颇夥 , 不一而足 。古时形容男士的美 , 也多用“美丰姿”这个词 , 说明 “胖”也是男性美的首要条件 。先秦有两个有名的帅哥 , 一个叫“子都” , 一个叫“子充” 。而都 , 大也;充 , 长也、高也 。从他们的名字 , 就能看出他们之所以帅原是因为块头大 。说到名字 , 又想起古人的起名 , 其对“名”与“字”的选择 , 也突出地表现了那时以长大为美的观念 。《左传·隐公元年》载郑公子名吕 , 字子封 。“吕” , 古文亦作“甫”(《尚书》中的“吕刑” , 《礼记》《孝经》并引作“甫刑”可证) 。而《尔雅》云:“甫 , 大也 。”《淮南子·天文篇》:“仲吕者 , 中充大也;南吕者 , 任包大也”;《方言》:“吕 , 长也 。宋鲁曰吕 , 长亦大也” 。而作为他的“字”的“封” , 也是大的意思 , 《诗经·商颂·殷武篇》:“封建厥福” , 毛传曰:“封 , 大也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载郑国人叫公孙侨 , 字子产 , 又字子美 。按“侨”与“产”皆长大之意 。《说文》:“侨 , 高(侨、高同音同源)大之人也”;《尔雅》:“侨 , 高也” 。又云:“大磬谓之乔 , 大篪谓之产” , 是“侨”与“产”皆为长大之意 。长大为美 , 故又字子美 。同篇《左传》记宋人名公孙愿绎 , 字硕父 。“愿”和“绎”都是大的意思 , 《尔雅》:“愿 , 大头也;愿之言元也“《小雅·六月》毛传:“元 , 大也 。”《方言》:“绎 , 既广又大也 。绎之言奕也” 。《尔雅》:“奕 , 大也 。”所字之“硕父” , 《礼记檀弓》正义引《世本》作“石甫” , 石同硕 , 甫同父 , 而《尔雅》:“硕 , 大也”;《说文》:“硕 , 大头也”;“甫”之 “大”义已见上 。《左传·文公十一年》载宋人公子充石 , 字皇父 。“充石” , 美大之意 , 《说文》:“充 , 长也 , 高也” 。《吕览· 必己篇》:“祸充天地”;《淮南子·说山训》:“近之则钟音充” , 并注曰:“充 , 大也 。”《孟子·尽心篇》:“充实之谓美 ,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是充者 , 美也 , 大也 。石通硕 , 当然也是美大 。而作为他的字的“皇” , 亦美大之意 。《尔雅》:“皇皇 , 美也”;《尸子·广泽篇》:“皇 , 大也”;《周颂·执兢》:“上帝是皇” , 毛传曰:“皇 , 美也” 。可见皇者 , 既是大 , 又是美 , 而美即大也 。又《左传·庄公十一年》载宋人南宫万 , 字长 。按万乃曼之通假字 , 《诗·鲁颂·閟宫》:“孔曼且硕” , 毛传曰:“曼 , 长也” 。古有 “万舞” , 万舞即“曼舞” , 舞人皆长大 , 故谓之曼 。所以 , 此人的名字“万” , 与其字“长” , 也是一个意思 , 都寄托着那时的人对美的要求 。再从反面来说 , 胖大既为美 , 那么瘦小当然就意味着丑 。古书中说人长得“困难” , 常用“貌寝”一词 , 《汉书·田蚡传》:“田蚡为人貌寝” , 颜师古注:“短小曰寝” 。有人说 , 古代不也有看好瘦子的时候吗?如喜欢细腰的楚庄王 , 喜欢赵飞燕的汉成帝 。是的 , 这是事实 。但偶尔地喜欢一下瘦 , 那只是以胖为美之观念的另一种表现 。就好比一个人整天吃肉 , 腻了 , 突然想吃窝头 。窝头对于他 , 偶尔解腻而已 。故即使他吃窝头 , 他在理性上也决不否认肉还是比窝头好吃 。所以 , 从整个中国的古代史来看 , 以胖为美的正统的审美观一直没有被动摇过 。也正因为古代是这样的一种审美尺度 , 所以君主选美也就多选高大的女人 。《史记·田敬仲世家》记齐国选美:“选齐国中女子长七尺以上为后宫” 。汉朝的选美有法律:“八月选女 , 必身长合度 , 长白即美德 。” 《后汉书·冯秦传》载冯燕身长不满七尺 , “常自耻短陋 , 恐子孙似之 , 乃为子伉娶长妻”;《唐书》亦言唐玄宗挑选身长女子侍太子 。这是对女子的挑选 , 其实对男人的选举也是一样 , 身高体胖者每列为首选 。汉初建学校 , 选博士子弟 , 要外貌端正 , 身材高大的 , 而且要脱衣检查 , 身上不能有伤疤(“身无金痍痼疾”) , 就像北京老太太选购水果那样的苛刻 。唐代取士 , 举子在进入专业考试之前先要通过“四选” , 那就是身、言、书、判 。而作为第一关口的“身选” , 就是检查考生的身材相貌 , 要选丰满伟岸之人 , 矮子瘦子一律淘汰 。唐传奇中常常描写赶考的举子与妓女恋爱的故事 , 大概也和举子的堂堂相貌能赢得妓女的欢心有一定的关系 。特别要提到的是 , 在古代 , 一个男人的胖大伟岸的身材 , 不仅能得到女人的爱 , 甚至还能救命 。《汉书》载:张苍犯罪当斩 , 他脱了衣服 , 伏在砧板上等着挨刀时 , 监斩官王陵看他体白而肥 , 光滑如瓠 , 心甚爱之 , 就到刘邦那儿为他说情 , 后来果免一死 。——这就是美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