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为何能称帝 他有什么特殊的个人能力( 二 )



通过总督朝鲜,袁世凯积累了战斗经验、分析判断、编练新军、见缝插针的能力,这一能力对于他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
袁世凯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并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一点是他能够迅速夺取权力的垫脚石,也是他不能为中国革故鼎新的绊脚石 。
维新变法,其实袁世凯从心眼里是支持的,目睹了甲午海战清军一败涂地的他,非常明白,中国想要富强,唯有变法图强,可是对于维新派,废太后,逼宫颐和园的激进做法导致失败后果,袁世凯心知肚明,书生造反,三年不成,很多后人将戊戌政变的失败归咎于袁世凯的告密,可是不管袁世凯是否告密,兵变都不可能成功,当时以袁世凯那点新军想要逼宫,还差得远呢,当时,武卫军分为左后中前后,袁世凯只掌握了右军,真要起事,真当聂士成、董福祥、荣禄是吃素的?弄不好就是部队哗变,兵败自杀 。
所以,袁世凯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在大形势下,他明明赞成变法,但也懂得顺势而为 。这也就是他会逼清帝退位的原因,他知道,革命势头已经打响,清政府已经无力再维持大局,袁世凯一手逼清帝退位,一手操纵南北议和,成功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可以说,要论在斗争中取得最大利益,革命党人比袁世凯还差着好几个段位 。
庚子事变中,清廷武卫军损失殆尽,唯有袁世凯因为时任山东巡抚,同时看出来了慈禧依靠义和团对抗列强是个昏招,没有派兵参与,成功的保存了实力,同时还因为护驾有功,出任练兵大臣,将北洋常备军军权成功的攥在了手中,慈禧一死,再也没有人能够制得住他了 。
在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时,袁世凯充分发挥了他总督朝鲜时与日本打交道的经验,知道日本人是狼子野心,也同样知道中国贫弱,提出“期望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并将答应日本条件之日定为国耻日,史称五九国耻 。知耻而近乎勇 。袁世凯的内心,是一位勇者 。
袁世凯收拢人心的手段突出,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都被袁世凯凝聚在一起,其中有一个关于袁世凯用一顿饭收费段祺瑞的故事
袁世凯在小站操练新军的时候,操练比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所有官兵必须全部到场,等着袁世凯宣布比武开始 。结果有一次袁世凯已经到场,其他大员更是已经准备就绪,唯独段祺瑞不见踪影 。袁世凯就问其他人段祺瑞的行踪,在得知段祺瑞是请假回家之后,虽然他约定的就是今天回来,也就是说段祺瑞确实是迟到了,但是袁世凯也没有多说什么 。
段祺瑞确实原定计划是不会迟到的,但是他在返程路上突然想起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东西落在了家里,只好回家去取,这样一来就赶不上操练比武了 。为此他决定请大家吃饭表达自己的歉意,但是他唯独不敢请袁世凯,一方面袁世凯是他不敢高攀的大人物,另一方面这样的大人物一般吃一顿饭要花很多钱,他怕自己请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