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四 )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创设情景,促进学生文学艺术思考
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课本中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并隐含在语言文字中,是作者主观感受与人物刻画的间接描述,从字面意义上很难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课文的文学价值 。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思考课文语言文字特点,分析人物塑造方式和人物性格特点,站在文中主人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体会课文中心思想和语言文字表达艺术性,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皇帝的新装》动画视频,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供教学内容的立体感,有助于学生对“皇帝”、“大臣”、“骗子”等人物形象的理解 。学生在思维空间留下各个人物形象后,在通读课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语言文字中的夸张的手法和形象的语言塑造,深入分析一群昏庸愚蠢、自私虚伪的统治阶级形象,揭示封建社会的腐朽生活,领会文章中心要义 。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置身于课文故事情境中,一方面让学生先理解文章内容,明确故事情节,之后引导学生局部品读课文字词语句,分析课文刻画的人物形象,体验文字的力量,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促使学生不自觉联系实际生活,学会反思,形成实事求是的价值观 。
二、拓展思维,细品文学作品精华内容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教师要从文章文学价值入手,将泛读和精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并加以区别,先引导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进行初步泛读,领会文章大意,促进学生形成整体感知 。在此基础上,教师针对课文精彩部分加以精读品析,分析课文精华部分的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人物塑造和情节描述,体会文章特色与情感表达,学会欣赏和模仿,并逐步内化为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语文能力,进而达到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社戏》教学设计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文设计五个教学环节,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细品课文文学精华,进而实现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
一是读与感 。在学生通读全文后,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将“不好”和“好”作为切入点,询问学生“这出社戏”好看吗,引导学生跳入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证明自己的观点,以文章结尾反射全文解读 。
二是赏与评 。引入小游戏,让学生根据课文描述,从人物外貌、性格、身份等方面入手,给文中人物起个绰号,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性格进行品析,鉴赏文中人物性格的美,同时利用起绰号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达到学习目的 。同时,教师引入小组评比的方式,评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和描写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
三是品与析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景物描写语段,品析景物之美,以景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四是辩与思 。拓展学生纵向思维,从文中描写故乡民风与景色的语句入手,体会文中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体会语言特色,以小及大,领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拓展学生横向思维,引导学生对比鲁迅另外两部作品《朝花夕拾》和《呐喊》,拓展学生文学视野,结合时代背景,体会鲁迅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
三、加强互动,引导学生分享阅读体会
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离不开课堂上的交流与互动 。文学鉴赏作为一种主观体验活动,由于学生个体知识积累、思想情感以及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性,使得学生在鉴赏同一作品时,其鉴赏角度也有所不同,个体思维的局限性使得学生对课堂交流互动存在客观需求 。对此,为了拓展学生的鉴赏角度,丰富学生的鉴赏感受,教师要重视语文阅读课堂交流,为学生创造交流平台和交流机会,促进学生间思想上的碰撞,形成互补互助的交流局面,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提高课堂交流质量,教师要先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提出问题后,先给学生2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问题,待学生形成一定思考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得学生间各抒己见,避免盲从 。交流各自想法和作品赏析后,引导学生再一次通读课文,深刻领会文中深意和精彩部分,启发思路,进而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