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飞花令都用了哪些字( 四 )


另类综艺清流《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是什么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是文化类综艺节目 。
文化类节目不仅要成为知识的载体 , 更要集趣味性、审美性于一体 , 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融入节目的主题选择、情景设置、规则制定等各环节 , 充分调动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手段 , 诗情画意地展示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之美、境界之美、形式之美 , 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 。比如 , 《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设计配以卷轴效果 , 让诗词在画面呈现中灵动起来 , 第一季以“草船借箭”为理念设计赛制 , “战船”“射箭”妙趣横生 , 第二季“飞花令”对诗环节悬念十足 。
在传播手段上寻找规律 , 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实现多屏联动 , 进一步推动全民互动 , 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媒体传播矩阵 。比如 ,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全程开启移动端 , 吸引了四五十万观众与现场选手同步答题、吟诗作赋 , 实现了以大屏带动小屏、以小屏深化大屏的传播效果 。《见字如面》先将读信单曲放在互联网上引发裂变式效应 , 形成热点话题 , 随后在电视和网络上同步推出合集版 , 引发新一轮收视热潮 。适应新的传播格局 , 电视文化类节目要主动出击 , 要素先行 , 使多样化的节目信息在网络社群中扩散、延展 , 获得更广泛的传播面和更强的受众黏性 。
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这么火“俏也不争春 , 只把春来报” ,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自播出以来好评如潮 , 获得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 被誉为电视界的一股清流 , 成为年初电视节目中一匹最大的“黑马” 。前晚 , 节目总决赛落下帷幕 , “00后”复旦女孩武亦姝不负众望夺得了冠军 。综艺和鲜肉霸屏的今天 , 一档诗词类文化节目为何如此火爆?为此 , 不少专家从各个角度点评了《中国诗词大会》口碑与收视齐飞的原因 。“中国人诗心不死” , 在接受北京晨报采访人员采访时 , 《中国诗词大会》专家嘉宾、原百家讲坛的主讲人蒙曼认为 , 中国人血液中流淌的诗词基因还在 , 一旦有一种形式把它展示出来 , 就会形成一种喷发 。
蒙曼(现场嘉宾)
中国诗词大会打到了鼓点上
“我有一壶酒 , 足以慰风尘” , 几年前曾有一位网友在网上发帖称 , 这两句诗自己特别喜欢 , 但恨才华不够 , 希望有人能续写两句 。“中国人诗心不死 , 这就是很好的例证” , 蒙曼回忆称 , 帖子发出后最终有上百万人在跟帖 。“从诗经开始 , 人们非常习惯诗词这种审美方式 , 愿意用这个来表达感情 , 虽然这样的文学形式逐渐被放弃了 , 但是基因还在 , 《中国诗词大会》打到了鼓点上 , 一下激发了中国人的诗词基因 。”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爆 , “00后”选手武亦姝也得到了网友大量的关注 。在蒙曼看来 , 武亦姝的走红和诗词大会成功的道理相近 , 因为他们都激发了中国人内心的一种情感共鸣 , 而并不是因为她夺得了最后的冠军 。因为早在节目刚刚播出时 , 武亦姝凭借强劲的实力和淡定的心态 , 就在“飞花令”环节一战成名 。当时的主题字是“月” , 武亦姝微笑着将《诗经·豳风·七月》的名句“七月在野 , 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 ,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脱口而出 , 令大量网友折服其气度和才情 , 也让不少人高呼 , 这才是“00后”的正确打开方式 。
蒙曼认为 , 激发人们心中埋藏最深的情感 , 往往会得到奇迹般的喷发 , 诗词如此 , 人亦如此 。“我们都喜欢那种国民好闺女形象 , 谁家里有这么一个姑娘 , 心里都会觉得特别开心” , 蒙曼坦言 , “我们心目中对一个女孩不就是这样期盼的吗?希望她很文静 , 有高雅的品位 , 学问好 , 人不做作 , 落落大方 , 人淡如菊 , 中国人对于年轻女性的审美品位 , 武亦姝都囊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