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怎么写?

《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
2007213621王旭龙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
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 。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 。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 。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 。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 。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 。师爱是 包含教育目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 。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 。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 。”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 。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 。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会摔破罐,撑破船 。陶行知最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 。”罚非爱,害也 。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 。”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 。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 。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 。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这是陈校长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贯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