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古诗词赏析 泊秦淮古诗赏析( 三 )


古诗《泊秦淮》的概括泊秦淮① 作者:杜牧(唐代诗人)
烟笼寒水月笼沙②,夜泊秦淮近酒家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③ 。
诗词注释
[编辑本段]
①.选自《樊川诗集注》 。秦淮:即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
②.笼:笼罩 。这句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写法: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 。
③.商女:一说商女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云:"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 。唱《后庭花》曲,唱而已矣,哪知陈后主以此亡国,有恨于内哉?杜牧之隔江听去,有无限兴亡之感,故作是诗?,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云:"牧之此诗所谓隔江者,指金陵与扬州二地而言 。此商女当即扬州之歌女,而在秦淮商人舟中者 。夫金陵,陈之国都也 。《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亡国之音也 。此来自江北扬州之歌女,不解陈亡之恨,在其江南故都之地,尚唱靡靡遗音 。牧之闻其歌声,因为诗以咏之耳 。"今人钟振振云:"商女当释作商妇"(《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载《文学遗产》1998年第二期) 。一说即商人妇,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商人妇 。二说皆可通 。《后庭花》:即乐曲《玉树后庭花》,以此曲填歌词者,今存数种,而以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作最为有名 。因陈后主是亡国之君,所以后人又把他所喜爱的《玉树后庭花》曲、词当作亡国之音的代名词 。如《旧唐书·音乐志》引杜淹对唐太宗语:"前代兴亡,实由于乐 。陈将亡也,为《玉树后庭花》;齐将亡也,而为《伴侣曲》 。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谓亡国之音也 。"许浑《金陵怀古》诗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
译文
[编辑本段]
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 。
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船家 。
歌女不知道亡国的遗恨,在秦淮河对岸的酒店还唱着亡国的《玉树后庭花》 。
泊秦淮古诗泊秦淮 作者: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
商女不知亡国恨,

【泊秦淮古诗词赏析 泊秦淮古诗赏析】

隔江犹唱《后庭花》
关于泊秦淮古诗扩写200字扩写——杜牧《泊秦淮》

烟雾,似薄而透明的轻纱,无声地笼罩着水面,原有的一切变得虚渺、朦胧、清远 。寒气升腾、回旋,刺入肌骨 。寂寞的月光洒在沙地上,似天上泻下的一泓清泉,没有倒影 。在这样一个平凡又非平凡的夜里,一叶轻舟载着一位诗人游荡在秦淮河上,他站在船头,衣袂随风舞动,凝望着无边的黑暗,犀利的目光仿佛欲刺破黑幕 。然而,仅靠一人的微薄之力是不可能办到的,它终究会被挡回 。不远处,星星点点的灯火在摇曳,在随着小舟的颠簸而忽明忽灭 。熏人的酒香袭来,还带着金樽碰撞发出的清脆的叮当声和谈笑声 。耳朵里还充斥着商女婉转的歌声,那是一曲《后庭花》 。流淌的音符拨动了杜牧的心弦,拨出了积存在心底的所有愤慨、担忧和凄切 。商女并不理解亡国的仇恨与痛苦,只是被生活的艰辛所迫,在履行自己的使命,杜牧收回了指责的矛头,转而把它对准朝廷......
黑暗并没有结束,凄惨暗淡的夜景依旧凄惨暗淡,亡国之音仍回想在耳畔 。
杜牧仰天长叹,拂袖提笔,忧国忧民的情怀只能在黄卷青灯下搔首哭吟时释放 。
古诗泊秦淮中运用典故的一句是商女不知王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 。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 。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 。“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 。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