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防诗词杯 分管城建的市长是谁( 四 )


关于部分著述的评论
《舞蹈的阳光》:“我把我的村子带到了这座城市……”这是刘双红的诗集《舞蹈的阳光》中的诗句,是诗人笔下挥之不去的情结 。他在山野里长大,在那里砍柴、放牛、读书、插秧和割谷,他在那里教那些苦孩子认字习文,一干十年 。接着又当农村干部,当乡镇党委书记,同那些土地、林莽、满是老茧的手和殷殷期待的目光打交道 。后来他进城了,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开不完的会,写不完的文件,处理不完的问题 。眼前是楼阁庭院,走的是马路大街 。他的生活远离穷乡僻壤,应该算是舒适的城里人了 。但他的心日夜不宁,总想着生他养他的那方水土,那炊烟,那小路,那牛背上的牧童,那五月夜的蛙鸣 。是的,“我的微小的村子/就是我的全部啊 。”岂止是“全部”,简直是:“烙在我的骨头上,在潮湿的天气,痛疼不已” 。刘双红忘不了父亲:“弓起的背和额头上的甲骨文/构成的无垠活野……动人得使我心痛” 。刘双红忘不了母亲:“她粗糙的手/混浊的目光/痛着我全部的神经” 。显然,这里的“父亲”“母亲”不只是他的亲人,而是他故土上的所有父老乡亲:“那些已经富裕和/依然贫困的/;长者和儿月/是我怎么也翻不过的/书本的一页” 。家乡是他一本读不完的书,这本书使“温故而新”,给他智慧和力量,给他明亮的眼睛和纯真的灵魂 。早在他二十岁生日时,他就喊出:“我胴体里的潜流/如山洪般地奔突,哦/我不是云/我已在山的行列/找到了属于我的位置” 。刘双红长期住在城里,时刻让农村激励自己,发觉自己有什么不大对头的时候,他就想起他的刘家坪:“这个/叫做刘家坪的村子……/她的审视/就在这个城市/让我/难以躲藏” 。他还把农村当作自己的诊所,诊疗心里的不适:“屋后的那片稻田/是我的诊所/对我的望闻问切/都是我/挡也挡不住的/诱惑” 。尽管城里的生活比农村现代化,刘双红还是深爱他乡下的老屋,乡下的“雨中风景线”和“健壮的季节” 。早晨,“农民扛来了清晨的鱼肚白/一锄挖下去/蹦出个红鲜鲜的太阳” 。夏天,“正有镰刀踊跃如歌/那时唯有快乐绝无悲伤” 。他的极大享受是:“让故乡浓郁的泥香熏醉我,卧在这山顶的青草中” 。刘双红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性,明朗而不贫乏,奇崛而不晦涩 。他善于抓取生活中看似平常实富诗意的东西凝成诗句,深深地打动你 。他在技巧上用了心思,却不让你觉察,所谓技巧的至极就是无技巧 。如《帮忙》,短短几行把一个负责干部面对大批有理无理的求助者时的无奈,描画得很含蓄 。另一首短诗《外甥女和她的小狗黑黑》,写一个女孩为死去的小狗而悲痛,反衬出“大人”们的无情无义,引人思索 。刘双红的诗,还有一个特色,常以生活口语入诗,使许多口头话有了诗意,点石成金,自然而有韵味 。这些语言组合起来,显示出诗人奇特的想象,很有感染力 。《喝酒的父亲》、《一个朋友的生日》等都有不少使人难忘的句子:“酒从喉管流过的时候/它的声音/犹如老牛在歌唱”;“那块五颜六色的生日蛋糕/正在街上行走”……“我的热爱/是我一生的痛楚/对于生命对于大地/我苦苦地思索着/如何表达我的热爱” 。刘双红在《答案》中如此回答他为何写诗,如何写好诗 。是的,要把诗写好,需多种因素 。生活、灵感、气质、刻苦……等等,但首要的,恐怕还是爱,如刘双红所说,对生命、对大地的爱,而且要爱的“痛楚” 。他真是这样的,所以写出了许多明丽深切的诗句,有了这些收获,相信他会不断突破,给时代献上更多精品 。(未央:《把村子带到我的城市》)《旧稻草》:通读刘双红的诗歌,有一种成熟人生的丰富感悟,对世事的洞彻和通达,使内心深处的诗意变得更为隽永绵长,他承袭了传统诗歌的技巧,同时,却把记忆交给了“往刘家坪飞翔的燕子”,他以其清新旷达的诗风,展示了湘西北这片独特区域里的人和事,并把根深深地扎紧这片土地 。刘双红的诗是开阔的,有着丰富的内涵与独特的生命体验,通过对美好事物的由衷赞颂,对生活无悔的热爱,对世事清晰透彻的观察,对澧阳平原熟悉的花和草的理解与超越,构成了他诗歌的华美篇章,从而使读者与其一起在诗意中分享人生的种种际遇 。从年龄和经历上讲,湘西北诗人刘双红正成为这个区域里独特的背影 。他的背影深深地拷贝着湘西北那些熟悉的禾苗 老桃树 遗弃的煤油灯 沾满泥土的青蛙们的印记 。是的,在这片土地上生存,我们没有别的选择,我们只有歌唱或者把汗水和泪水埋进深深的泥土 。因为只有土地能接纳我们的双手,千秋万年为我们提供成长的粮食和乳汁;只有土地能盛下我们滚烫的泪滴,使我们在土地的怀抱里尽可忘却一切悲伤的时刻;也只有脚下的这片土地能够点燃我们的心灵,是土地用她全部的温情和无私的母爱点燃我们的生命和歌声 。是的,诗人刘双红正是通过对大地母亲那种宏大 深沉 热烈之爱,来完成自己对生命深层水域的超越!读他的《我透明在这一小块土地》《刘家坪的萝卜花》《一头小牯走在路上》《不要说那只青蛙有泥巴》《我常常面对稻草沉思》等等,使我对他的作品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也使我行走的旅程里,永远保持纯净和泥土的深沉以及光明 。诗集《旧稻草》一开篇,即是《一头小牯走在路上》:“一头小牯走在路上/象故乡的远山/我痴迷的眼睛往上爬/那高处 有我父亲的影子 一个草垛堆在田里/象城里的芳邻 走进它的内部/每一根空心草/都是我的呼吸”他似乎在渴望一种平静的田园生活,到那儿收割灵魂的庄稼 。我知道,聪颖的诗人,总是在接近于生命的自觉状态中,并以一种诗性的智慧,将这些在语言平面上呈现的具有一定形状 色彩和方向的意象群,在空间中联成一征有规律的虚与实 明与暗 张与驰 动与静的波动流变,使诗内在的节奏和诗人生命的呼吸节奏相协调 。从而,在诗美的时空中,涌现生命无穷的律动,使读者获得一种生命的体验和感悟 。突出一种生命意识,该是刘双红诗的特色之一 。他总是把生命进程中的喜怒哀乐,把内心深处的欢乐 忧愁展示给人们 。“我想用一把刀剔掉全身的肉/来滋养我的爹妈/让他们皮肤变嫩变细/让他们肌腱发达/在此之先 我还想用刀子/割开血管 让鲜血/注入爹的酒杯妈的茶碗/让二老畅饮”(《我的愿望多么单纯》)“稻草比我的身体轻一点点/清晨比我灿烂一点点/我放弃许多一点点再抓紧一点点/在一个森林苍凉中/我真实地感到/废墟比所有的繁荣/真实一点点”(《一点点》)“是的 我开始数自己的白发/它差不多占据了我整个想家的时间/我真糊涂 我怎么/我想家的时间用在数自己的白发上?”(《我数了数自己的白发》)这近乎流血的叙述语调中,确实蕴聚着感情的风景和生命进程中痛苦的挣扎 。刘双红还善于做冷静的素描画,在淡淡的叙述中,展示人物或景物的风韵 。如《这不是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方向》:“在左岸 有一只阳雀引导我/所有的嫩芽刚刚离开母乳/一只斑鸠揪着牛尾/一艘船搁浅在杏花滩上/我走动/我执着的步履惊扰柳树的根”再比如《在一张白纸上行走》:“伸手不见五指的白纸/我脚踩两片树叶走在上面/打开电灯 黑衣/扑面而来/冷嗖嗖的 象天空/落下的一场黑雪/我分明摸到黑色的脸庞/蒙着比乳汁还要滑的空洞/零碎的空气 让两片树叶/如鬼火/在一张白纸上行走/我小心地扶直一根脊椎” 。这种叙事中的抒情,这种冷中含热,是用了工夫的 。(郑峻:《坐在澧水岸边吟唱的麦地之子》)罗丽娟:诗有诸芳,时至今日,她仍余香不断,刘双红的诗亦是那满满艳艳的其中一朵 。读其诗,每每有异彩穿梭其间,时或纵意所如,开得满篇繁化,时或理性收敛,内外曲直,取求有度 。《雨季》是一首湿漉漉的诗 。读终此诗,全身如浸在雨里,发肤黏的是水,连视线也不曾干爽过,通体沐于其间 。“有一滴雨,它迅猛地落下/这一滴/从前年落到今年/总挂在我的诗集中 。打湿我所有的诗句 。”“它的,迅猛的一滴,总在/穷尽我一切的时候/落下 。”这滴雨究竟是“雨”,是某事,还是诗人自己的某种情感?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滴雨带给的养分以及背后可咀嚼的东西,是能被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的 。这个美丽的,让人动情的焦点,一直在《雨季》徘徊流连,是诗人惨淡经营的结果 。惨淡经营,果然就力透纸背,在“穷尽”理性后,那一滴“落下”,便高出一筹,在“通往阳光的道路上”,经历干燥,这一滴,还真有起死回生的力量 。其实,细想起来,又何妨拘泥于一滴,两滴、三滴不是来得更广泛些么?但偏是“一”,才能绝处逢生一般 。剩余的虚室生白,任人在他的启发感染下,驰骋发挥 。反正那么一滴已是在你心中膨胀开来了 。像《雨季》这样用理性的“居心”,写得这么感性动人的,在诗人的笔下倒不乏其例 。《窗户》是集子《或者今天》里的一首,在这首诗里,作者无意洋洋洒洒向外喷薄,而是向内转,直接写每念及窗户这一意象时身体的直接反应 。掌心“温热而潮湿/就像大雨的前兆”,甚至“我周身的骨头/就隐隐作疼” 。此中之意,可谓是呼之百般,痛似般,一股同作者的同情之心猛然而至 。《窗户》没有过多的雕刻,字数逢源 。至此看,诗人笔下汩汩不止,与其扎实认真的生活态度和写作态度是息息相关的 。以上两首都与现世有关,而《突然发现》却仿佛宗教诗偈,穿越时空,进入一个庄严的宇宙意识流中 。“我很高兴/我见了三个人/一个躲在芭蕉的后面/露出了一只眼睛……我感觉到这三个陌生人/我是多么地熟识/我确定/其中一个/是我的前世” 。作者用极平凡极安然的语调,娓娓道来,却在读者漫不经心的时候,笔锋一转,看到前世 。此时,读者已无法只做一个看客,而是在诗人迷惑下,想象着谁会是他的“前世”;而不把他的“前世”看成子虚 。生命就在被拉长的时空中,变得有弹力、张力,开始永恒,被疼惜,被思考 。诗本身的厚度与内涵也相应增加 。对于身体感受力特深是诗人的长处 。除了前面提到的《突然发现》,《你从来都是一身雾气》也不失为佳作 。“你袅娜地走过/呛坏了我半辈子的好肺”,可谓是三思而后行文,笔力见老 。“我背负着一只孤雁/一直在等你,在等你/等你雾气散尽的那一天”,尽管有伤在前,但并未萎靡与怯懦,而将各种情绪大方坦白写出,宁愿“背负” 。盖出,是最缥缈,最实在,令人揪心又令人放心的状态 。刘双红诗不但注重诗的精神内涵,形式往往活泼,语言往往空灵——质、本互扇 。用貌似单纯的文字表达或沉潜或热烈的诗思,干净而不流于浮表 。在有意无意处见其玄心、洞见、妙悟、深情、多样 。敝文简单几笔,不免挂一漏万,甚至误读,有适足削履之嫌,但在笔者的想象中,“她”确是无比美好的 。诗的耐人寻味处,还须读者自身去与诗切磋琢磨 。(罗丽娟:《那点滋味——管窥刘双红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