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诗词风格 唐宋八大家写诗风格(12)


曾巩的主要成就在文,但亦能诗 。现存诗400余首,大都写得比较质朴,雄浑超逸,含义深刻,略似其文 。元代刘埙认为曾巩“平生深于经术,得其理趣;而流连光景,吟风弄月,非其好也 。往往宋人诗体多尚赋,而比与兴寡,先生之诗亦然”(《隐居通议》卷七),道出了他诗歌艺术的主要特征 。但他并非只善赋体,也有一些诗长于比兴,形象鲜明,颇得唐人神韵 。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的成就最高,精深,工密,颇有风致 。如《西楼》、《城南》、《咏柳》等,称得上宋代近体诗中写景抒情的佳作 。就“八大家”而论,他的诗不如韩、柳、欧、王与苏轼,却胜于苏洵、苏辙 。但为文所掩,不受重视 。词仅存《赏南枝》一首 。其诗文曾被选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行 。
曾巩的学术和文章在他生前就享有很高的声誉 。降及南宋,盛誉不衰 。朱熹在北宋各古文家中独服膺曾巩 。吕祖谦编选《古文关键》时,只取曾巩,不取王安石,可见当时风尚 。元末明初朱右编选《八先生文集》,开始将曾巩与韩、柳、欧、王及三苏并列 。明代唐宋派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作文都推尊曾巩 。茅坤编《唐宋八大家文抄》,将曾巩正式列为八大家之一,这更奠定了他在散文史上的重要地位 。清代桐城派的宗祖方苞,以及刘大櫆、姚鼐等,将欧阳修、曾巩的文章作为楷模,从学曾入手学欧文 。这种风气在从方苞到方东树的几代桐城派作家中都没有多大改变 。从宋到清,虽也有个别贬抑曾巩的言论,但不是主流 。
曾巩强调六经为本源,借圣人之学加强文章底蕴,追求一种雍容典雅的艺术风格 。无论叙事、议论都冲和平淡、委曲周详 。布局完整严谨,节奏舒缓不迫,语言干净,思致明晰 。文章平易理醇,且其开阖、承转、起伏、回环都有一定的法度,显得规矩严密,故唐宋八大家中最便于学习 。明清唐宋文派和桐城派散文作者,学“古文”多由模仿曾文入手,这当是一个重要原因 。
曾巩十分重视兴教劝学,培养人才,在抚州居所侧建有“兴鲁书院”,并亲自定学规、执教席,推动抚州学风 。在南丰“子固公园”,有曾巩幼时读书处──读书岩、曾文定公祠、仰风亭、思贤堂,县博物馆亦建在其内 。南昌市有一条子固路,也是后人为纪念这位先贤而命名的 。
艺术风格
曾巩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主张先
道而后文 。其文自然淳朴,不甚讲究文采 。在八大家中,他是情致较少的一个 。他的文章绝少抒情作品,多为议论文和记叙文 。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立论精策 。如《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论历代治乱得失,感慨深切 。《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倾吐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文风质朴,纵横开阖,有摇曳曲尽之妙 。《越州赵公救灾记》,将纷繁杂乱的事项写得条理分明,练达晓畅 。其记叙文中偶有写景之作,刻画极工 。如《道山亭记》述山川之险,精雕细刻 。《墨池记》谈古论今,不无卓见 。《宋史·曾巩传》评其文“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 。”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大诗词人?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
起源
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 。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 。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 。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家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
韩愈(768-824)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南阳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他在科名和仕途上屡受挫折,思想倾向复古 。他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统一 。在思想上提倡儒家正统思想,批判佛老思想 。他领导了唐代反骈文的“古文运动”,反对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文风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叙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 。他的作品都收在《昌黎文集》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