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子规啼古诗词 诗句中有子规的诗句有哪些( 四 )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 诗人有意识的将杜鹃的原有象征与黄昏的意象作有机的结合,独处“孤馆”,遭受“春寒”,耳之所听者,“鹃声”,目之所见者,“斜阳”,使人从生理到心理都感到寒冷 。本来“雾失楼台”,“桃源望断”就已使作者生愁,凄苦难耐,又怎忍受得了“孤馆”、“春寒”、“鹃声”、“斜阳”的交叉袭击呢!所以作者笔墨沧桑凄惋,被贬郴州时的孤独处境和屡遭贬滴而产生的不满之情由此可知,似不能简单地把这首词归结为一般的羁旅相思之作 。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宋)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宋孝宗乾道八年初,陆游在南郑做王炎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 。陆游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 。此作是“借物寓言”之作 。诗人从杜鹃夜啼而思归,联系诗人的生平与写作背景,可以联想到,诗人希望回到抗战前线,报效国家,但主和派当权,诗人于是发出报国无门的悲叹 。
(六)古人常用杜鹃来喻人君或寄兴亡之事 。
杜鹃行•杜甫(唐 )
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 。跳枝窜叶树木中,抢佯瞥捩雌随雄 。毛衣惨黑貌憔悴,众鸟安肯相尊崇 。隳形不敢栖华屋,短翮唯愿巢深丛 。穿皮啄朽觜欲秃,苦饥始得食一虫 。谁言养雏不自哺,此语亦足为愚蒙 。声音咽咽如有谓,号啼略与婴儿同 。口干垂血转迫促,似欲上诉于苍穹 。蜀人闻之皆起立,至今斅学效遗风,乃知变化不可穷 。岂知昔日居深宫,嫔嫱左右如花红 。
杜甫《杜鹃行》诗凡三篇,皆以杜鹃比当时之君,而以哺雏之鸟讥当时之臣不能奉其君,曾百鸟之不若也 。这後一篇,徒言杜鹃垂血上诉,不得其所,盖托兴明皇蒙尘之时 。帝王为何会幻化为杜鹃,而流落於民间?在传统文化中,一般总以百鸟之王——凤凰为帝王的象徵鸟类,当帝王化身为杜鹃时,实际上含有帝王流落民间的意涵 。既然贵为一国之尊的帝王会流落民间,则不难推测出这其中必定另有隐情或冤屈,本诗表达的正是此意 。因此杜鹃意象常喻曾经战乱与亡国之思 。
成都•胡曾 (唐)
杜宇曾为蜀帝王,化禽飞去旧城荒 。年年来叫桃花月,似向春风诉国亡 。
杜宇,虽禅位退隐,国亡身死,却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似有不甘 。哀怨凄悲,动人肺腑的叫声,怎能不让时主警醒呢?因此杜鹃常作怀念故国旧国的主题,这也正是诗人咏史的目的 。
(七)古人常用杜鹃寄寓征人未归之意 。
杜鹃花•杨万里(宋)
泣露啼红作么生?开时偏值杜鹃声 。杜鹃口血能多少,恐是征人滴泪成 。
暮春时节,杜鹃花开,杜鹃声起,声声不歇,啼血不止 。满眼满耳尽是思人之事 。诗人从对方切入,杜鹃泣血不停,征人滴泪不止,表达对征人的无限思念 。
子规啼 •韦应物(唐)
高林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规啼一声 。邻家孀妇抱儿泣,我独展转何时明 。
在夏夜,“南山子规啼一声”格外凄清而悠远,其一细节是,征人未回,孀儿抱泣;其二细节是,诗人不归,辗转反侧 。杜鹃夜啼,既引人之思,似乎又是诗人自身的投影与写照 。从以上几点可见,或有冤屈、或是哀怨、或客居异地,或是伤春,或是谪居,都因为杜鹃啼至血流还不止,都寄托了诗人的伤感和哀怨,因而强化了杜鹃的悲情感人的意象 。所以中国几千年一代代的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当作一种悲鸟,当作悲愁的象征物了 。
其实杜鹃并不是真的“啼血”,而是杜鹃眼角下方靠近嘴部的地方各长了一小块类似血滴的红色斑点,所以才产生杜鹃啼血的说法 。而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正如成彦雄写的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
当然,杜鹃除了作为悲情之物的象征外,在少量作品中还有其他的意义,或为勉励,或积极进取,因数量较少,只好另当别论了 。这里仅举两例 。
送梓州李使君•王维(唐)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
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风光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 互文见义,极有气势 。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 。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士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 。诗中所表现的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是唐代送别佳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