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两句描写早春的诗句( 三 )


古史从头看 。几千年,兴亡成败,眼花撩乱 。多少王侯多少贼,早已全都完蛋 。尽成了,灰尘一片 。大本糊涂流水帐,电子机,难得从头算 。竟自有,若干卷 。∥ 书中人物千千万 。细分来,寿终天命,少于一半 。试问其馀哪里去?脖子被人切断 。还使劲,龂龂争辩 。檐下飞蚊生自灭,不曾知,何故团团转 。谁参透,这公案?(启功:《贺新郎·咏史》) 蚊子秉性脆弱,生灭无常,却又显得营营役役,不愿安宁相处 。佛家常借此比喻不能了断生死的人们总是患得患失困惑重重,致人与人不能和睦共事 。如能看破世俗凡情,了知生灭无常、自性本空,则生、老、病、死一切境遇皆属自然现象,自调即顺,自解即宽,不必患得患失 。“谁参透,这公案?”隐喻着只有能从生死大患之处彻底解悟生命的佛家精神才会参透 。
造化无凭,人生易晓,请君试看钟和表 。每天八万六千余,不停不退针尖秒 。∥ 已去难追,未来难找,留它不住跟它跑 。百年一样有仍无,谁能不自针尖老!(启功:《踏莎行·人生易晓》)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了时光易逝,人生苦短 。句句含情入理,深刻而平易,似乎很残酷,却又很实在 。真能把握得好,一生受用无穷 。
起灭浮沤聚散尘,何须分寸较来真 。莫名其妙从前事,聊胜于无现在身 。多病乃知零件坏,得钱难补半生贫 。晨曦已告今天始,又是人间一次春 。(启功:《七律·元日口占》)通达之情溢于言表,读之顿觉心变宽容,胸怀开阔 。
有人会说,上举都是名家,普通人怎么能跟他们比?其实,他们的原则不过是“旧瓶装新酒”,利用旧体诗词的格律,表达自己生活的感受 。普通人照此办理,也能写出让人爱读的作品 。
自己创作一首现代诗在5到10段间写春天读春
细雨飘过,
清风拂过,
于是百花绽放 。
看阳光下,
那一片金黄,
是迎春的梦想 。
遥望枝头,
红云朵朵,
承载着春的思绪 。
河岸丝柳,
新绿如烟,
拂过新开的水面 。
读春,
品味如梦如画的世界 。
写美不胜收的诗句

【写出两句描写早春的诗句】

《速写冬天》: 遥遥雪在路上 徘徊徜徉 夹裹雾松锐气之锋芒 劲松傲立纹丝不动 静静 盘若雪峰 远山 绝壁红梅 披挂 白色天鹅绒兜蓬 迷醉江山 诗中的韵律、节奏均颇似古代的词,含蓄而不晦涩,秀中有骨,轻柔而不软弱 。“遥遥雪在路上”的“遥遥”、“夹裹雾松锐气之锋芒”的“之”,“盘若雪峰”的“若”,都深深地带有古典语词的特征,诗人把它们融入了现代诗的形式之中,其美不胜收 。而在这富有古典韵味的诗句之外,是一幅幅更富古典情韵的画卷,《速写冬天》的前两节仿佛在工笔勾勒一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雪中青松图,后一节则描摹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生动情景,真正如王维所言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馨怡轻舞注重古典传统但并不抛弃“现代”,她追求着现代格律诗的建筑美 。她的诗歌创作没有受缚于古典诗词格律的窠臼与限制,诗句的形式自由活泼,符合现代诗建筑美的要求 。所谓建筑美,乃徐志摩提出的诗学理念,主张现代自由体诗歌要在形式排列上使原本单一、平面、散漫的语言符号成为多维、立体、整体的情感符号,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如《水的模样》:大地趟过 你忧郁的影子 一滴露珠悬浮起 欲滴还羞的梦香 月儿悄悄 弯过你的眉梢 把一颗柔软的心事 揣想 翻来覆去掏出鱼肚白 清晨有甜润的歌声 飘来飘去 如水的秋波脉脉 缱绻缠绵丝丝缕缕 月洗铅华 坐断黄昏 雨 是你内心深处的 暗伤 诗句参差错落,长短有致,“欲滴还羞的梦香”流淌着辛弃疾“欲说还休”的古诗词影子,而整个诗却在现代的建筑美中构筑着非凡的诗性魅力 。馨怡轻舞诗歌的古典美其次表现在古典意境与现代情愫的契合 。馨怡轻舞常常在诗中化用一些古文、成语、古典诗歌的诗句及其意韵,营造一种古典美的意境,使其典雅蕴藉 。如《忧伤》中“斜风细雨/刮洗不净你满目尘沙/血染一指禅雪/荡涤一世尘埃污垢”,化用了张志和《渔歌子》中的“斜风细雨不须归”,把《忧伤》中的忧伤顿时拉得很远很淡,却又如此切近,一种淡淡的忧伤刹那袭击你的心坎 。而意象在意境的构建中是最大的载体,馨怡轻舞把它作为现代情愫的寄托,又作为古典意境的呈现装置 。轻舞非常喜欢用“琴”这个意象,“琴”本身带有浓厚的古典韵味,因而它在诗中的频繁出现使得其诗的古典意韵不言而喻,如“十个手指的青苗/弹跳飞跑/黑白阶梯奏响琴弦传感玄妙”“悠扬的琴声如接力/急奔八月高阳普照的枝头”(《终于……》)“细雨的琴弦/在风的鬃毛上轻颤”(《心雨》)等等 。馨怡轻舞的诗歌意象总是充盈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同时有旧诗词的氛围,泛溢着古典美,如笛声、蝉鸣、细雨、风、心雨、月等等意象,均为古典诗词积淀甚久的意象,这些意象在诗中的呈现,使轻舞的诗如架构起一座通向古典的桥梁,源源传输过来的是古典意境难以言说的美 。这种意境美真可谓“玲珑透彻,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2]馨怡轻舞的《水的模样》、《忧伤》、《缔结一池花好月圆》、《满目幽蓝》等诗歌都不乏这种美 。馨怡轻舞诗歌的古典美还表现在她善于把古典心境与现代体验交融于一体 。正如她文静的性格一样,她有一种虚静的创作心境 。虚静,是指诗人排除外界事物的干扰与内心杂念的纠缠,专心致志地投入创作的虚空、宁静的心理状态 。虚静的理念来自荀子的“虚一而静”,是审美心理和创作心理的共同追求 。馨怡轻舞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无意识地做到了这一点 。在一次QQ聊天中,她说到她不会有那种被创作激情冲击而无法入睡或是深夜起来创作的感受,她一般是凝神静想,慢慢地在比较平和宁静的状态中体验生活和情感然后进行创作,诗句,就像小溪流的流水一般静静地淌过心灵的诗门,再默默地沿着笔尖流泻出来 。其实这是一种很奇妙的创作状态,对于诗人来说,激情固然重要,但宁静的心态更适合一些古典诗句流淌出来 。这其实是很多诗人们追求的一种状态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过:“在诗中,人进入一种静息状态,但并不是思维毫无活动,而是处于人的各种潜能和谐运动的那样一种无限的状态 。”[3]宗白华也曾指出:“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 。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 。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 。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 。”[4]海德格尔的“静息状态”,宗白华的“静照”,即我们说的虚静心态 。我们读馨怡轻舞的诗时无形中都受到影响,就像从喧闹的都市中走进一间古静的寺庙,内心的喧嚣都被净化,心在诗句间得到洗涤,惟剩一片纯净和恬然 。如她的《心雨》: 细雨的琴弦 在风的鬃毛上轻颤 丝缕如绸 飘逸似紫雾青烟 漫过遥远 沙漠漾来笛声一曲 娓娓火焰愉悦地心跳 是谁轻言呵护如蜜 暖意的手 撩绕欲念的脆弱 倾斜一片水域爱的心雨 如果没有一片宁静平和的心境,没有一种虚静的心态,就不可能写出如此超尘脱俗细腻婉转的语词来,整首诗笼罩着一种如绸似紫雾般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