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感》读书心得体会怎么写?( 三 )


人 , 是夏的色彩的真正涂染者;也正是人 , 拨响了夏的紧张的旋律 。“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 , 弯着腰 , 流着汗 , 只是想着快割 , 快割;麦子上场了 , 又想着快打 , 快打 。”“麦子打完了 , 该松一口气了 , 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这一段文字 , 作者似乎只是漫不经心 , 信笔写来 , 与前面一丝不苟的刻镂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差距 , 表面看甚至给人一种拙讷浅陋之感 。
其实 , 白描的语言形式正契合着质朴的内容 , 如果把一连串形容词堆在这些普通劳动者身上 , 也许形成的倒是一种美的造作 。所以 , 作者此处的不施铅华 , 实在也是合情合理之笔 。那么 , 作品的艺术濡染力如何强化呢?梁衡同志所运用的妙着是——细节 。“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 , 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 , 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 , 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这几个细节 , 与上述快割快打快追肥浇水之类在叙述特色上一脉相承 , 构成了该段文字恬淡平实的整体风格 。
这几个细节 , 乍一看似乎有点司空见惯 , 品嚼再三 , 就象使人感到它独有的韵味 。“听听窗纸” , “看看窗外” , 在夏的紧张旋律的侧写 , 是夏的快节奏*** , 也是作者运用间接表现手法推出的心理镜头 。它 , 外化了“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款款心曲 , 使我们在想象的空间看到了他们急切的目光、企盼丰收的焦灼以及与夏的律动所共鸣的人的感情律动 。在几个细节 , 极其平易而又极易其传神 , 明丽天然而又活灵活现 , 用“看似平常最奇崛”来形容它 , 是一点儿也不过分的 。可以说 , 如果换一个其他细节取而代之 , 作品的魅力就会大大削弱 。有趣的是 , 梁衡同志的《夏感》 , 全文正好六百六十六字 。这在今天 , 恐怕是难得的短文了 。
然而 , 梁衡同志却凭借这为数不多的文字 , 构筑起如此精美的世界 。它 , 使我们想到玲珑的雅雕、小巧的盆景 , 想到一方素绢 , 一块碧玉、一泓清澈的小溪、一簇秀丽的山花 。过去评价散文之美 , 有所谓“人生宝、智慧宝、美丽宝”一说 , 而“六六” , 在我们民族习惯中 , 向有和顺、如意、吉祥之意谐意 。《夏感》正是这样一篇3宝兼具蕴藉着和顺、如意、吉祥美好等含茹的杰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