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分类》大班数学主题教案怎么写?( 三 )


活动目标:
1、练习按三重条件分类,并计数出总数 。
2、发展幼儿视觉辨识的能力 。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
活动准备:
1、8个形状板(4个红色,4个蓝色 。其中红色圆形大小各一;红色方形大小各一;蓝色圆形大小各一;蓝色方形大小各一 。);
2、相同规律小鱼卡片10张 。
3、分组材料:A:幼儿用书《我的数学》第14页;B:形状卡片若干组以及记录纸;C:插塑玩具若干组以及记录纸 。
活动过程:
【《三层分类》大班数学主题教案怎么写?】一、以游戏的形式导入主题 。
游戏:"变装大风吹" 。
教师当主持人,幼儿围成大圈坐下来,玩"变装大风吹"游戏 。
主持人:大风吹!
幼儿:吹什么?
主持人:吹穿着红毛衣、扎了个辫子的小姑娘 。
请幼儿听到指令后,分辨自己是否三个条件都具备,如果是,就和主持人换位子,接下来由刚才换位子的小朋友当主持人,要想出3个条件的指令继续游戏 。
二、单标准分类 。
教师将准备的8个形状板散放于磁性黑板上,请幼儿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 。
请幼儿将这些形状分类 。当幼儿分完一种后,引导其他幼儿想想是否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如按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分类 。),并请幼儿逐一演示 。
请幼儿描述自己的分类方法和步骤 。
三、"小猫分鱼" 。
将小鱼卡片散放于磁性黑板上 。请幼儿听清楚老师的指令,按指令给小鱼分类 。
(按形状、位置、颜色三层分类 。)引导幼儿和教师一起做示范记录 。(此环节的三重特征中与上一环节略有不同,按大小换成按位置分类,是本环节的难点,教师引导幼儿做明确的分类记录,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层次分类 。)
四、帮助幼儿积累具体操作经验后,请幼儿分组操作 。
分组活动:A组:幼儿用书第14页操作,分小鸟 。
B组:每人一份形状卡片,练习三重特征分类,并作记录 。
C组:每人一份插塑玩具,练习按不同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分类,并作出记录 。
教学反思:
教材主题内容是文具商店,如果将这一场景直接引入课堂,学生将会被动地接受现有的生活常识而没能参与发现这一常识的过程,无异于肚子还没饿就被教师喂了个饱,这样“吃”索然无味,这样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学生的思维空间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挑起学生的食欲,也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进行教学 。教材仅仅是一个固定的载体,而知识是开放的,是活跃的,是无处不在的 。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充满童趣而又生活化的情境 。邋遢大王是小朋友们熟悉而又喜爱的卡通人物,他的出现立即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发现问题;接下来大家齐动手帮忙整理柜子──解决问题;最后插上红旗──分享成功 。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要让学生想吃,还要爱吃,更要吃好,我把握住以下两点:注重过程,各环节逻辑而严密,人人都能参与探究;注重情感,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避免正面否定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 。在这样一个生动愉悦的教学中,领悟分类的含义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