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目的古诗( 三 )


4、《儿行千里》
《儿行千里》是湖南卫视推出的家风类节目,由何炅主持 。节目每期邀请两组素人嘉宾,分享自己的家风故事 。旨在传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将父母与儿女相隔千里的牵挂串联起来,展现他们的家国情怀,弘扬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国好家风 。
我们要做一期的宋词赏析广播节目苏轼《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帐听江声 。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还要策划,呵呵,你们老师挺狠那
策划案主要包含内容:
策划的目标是什么?
策划的依据是什么?
为谁策划(策划的对象)以及谁来策划(策划的有关人员)?
在何处策划(策划的场所)?
什么时候进行策划以及策划的日程安排?
策划的方法是什么?
策划的步骤和表现形式如何?
策划涉及的预算情况 。
策划书的结构——封面、正文、附录
一、 策划书封面
四种内容构成:
策划书的名称:将策划主题体现出来,让使用者一目了然 。
策划者姓名:策划小组名称及呈圆形名列示出来 。
策划书制作时间:年、月、日 。
策划书的编号 。
二、 策划书的正文
摘要:策划目的以及对策划内容的简要说明 。
目录 。
前言:策划经过的说明 。
策划内容的详细说明 。
策划实施步骤以及各项具体分工:时间、人员、费用、操作等 。
策划的期望效果与预测效果 。
策划中的关键环节,策划实施中应注意的事项 。
三、 策划书的附录
供参考的文献与案例
如有第二、第三备选方案,列出其概要
其他与策划内容相关的事宜
你就往里边套就行,这只是个形式,老师不会细看的,主要看你的词读得怎么样,有没有感情,有没有张力
你再加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创新就哦了,
好好整吧,挺能锻炼你们的 。
赏读古诗词的电视节目有哪些 1.河北卫视《中国好诗词》 2.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 3.陕西卫视的《唐诗风云会》 节目简介: 1.《中华好诗词》是河北电视台自主研发的一档文化类季播节目 。节目以弘扬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为宗旨,以寓教于乐为目标,集知识性和娱乐性于一体,通过全媒体的传播方式,是一档观众喜闻乐见、社会反响的品牌节目 。《中华好诗词第五季》于2017年8月5日起每周六21:15播出,口号延续常规赛“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著名主持人赵忠祥、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杨雨和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担任大学士 。2.《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3.《唐诗风云会》是以唐诗为载体,以知识竞答形式为节目主体,辅助紧张刺激的规则设置,全景展示及考察华夏文化 。节目主持人担任主考官,与身怀绝技的唐诗悍将终极PK,为观众带来精彩的风云对决 。三位夺人眼球、满腹经纶、幽默风趣的嘉宾明星化身“翰林学士“,与选手一起诵唐诗、听唐史、忆唐人,煮酒论剑、吟诗作对 。
详解我们为什么要远离《中国诗词大会》一类的节目

【关于节目的古诗】

一家之言 我知道一档名字为《中国诗词大会》的电视节目最近有些火 。读一读古诗词,看一看相关节目,至少没什么坏处吧,我本来是这种观点 。但偶然间看了一个小片段,我的看法变了 。我看到的这一个小片段是:问陶渊明《饮酒》诗中的一句,究竟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还是“此中有深意,欲辨已忘言” 。正确答案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参赛者也答对了 。然后,主持人强调“真”字如何比“深”字用得好 。而其他的问答、评点,基本也都是这个套套 。千余年前,贾岛骑驴过大街,闭目不看红尘俗世的繁华,却是不断做着两种手势,口中还念念有词,时而僵住,应该是陷入了沉思 。他想的是:新诗《题李凝幽居》中的一个句子,究竟用“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还是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好 。后来,韩愈建议他用“敲”字 。这是非常有名的一个故事 。讲故事的人总说,“敲”字用得好,凸显了客人的礼貌;于夜深人静时响起轻轻的敲门声,也是一种别样的和谐 。然而李凝并非居住于城市 。他幽居于深山荒园 。换了用“推”字,是否也有道理,凸显出主人根本不锁门的坦然,以及主客之间的亲切、随意?写诗是文学创作,于中国古诗这样一种特定的文学形式中,创作往往是创造一种意境 。否则,当时究竟是推门还是敲门,写实就好了 。既然为创造意境而强行设计动作,何必过份执着于现实生活中的礼貌与否 。我不是想说应该用“推”字,而是想强调:无论用“推”、“敲”或者另外的一个字,都有其道理 。纵然作者实际用了某个字,或者某个大名人改作某个字,也顶多能证明他们自己偏爱某个字 。可以说某个字用在某处很恰当,却不能说换用了别的字就一定不恰当 。很多的时候,最终使用某个字,写出怎样的句式,很可能只是因为时代惯例,以及作者本人的用字、造句习惯,哪有什么特别用意呢?何况,同一字、同一词,在不同时间点上的意思常常是完全不同的 。以后人对于具体字、词的意思的理解,非要将前人使用具体的字、词,与不使用具体的字、词,辨析得清楚明白,本来很无聊 。《中国诗词大会》的玩法,实际是假装高明、强行解读、刻意与名人套近乎 。仿佛古代笑话中说,南朝时的张率年青的时候已经写了很多文章,他将其中的赋拿给一个叫虞讷的人看,被虞讷说得一无是处,张率当虞讷的面将这些赋全烧了,回家后却将这些内容改变格式,编为诗,再特地拿给虞讷看,并假说是当时的著名诗人沈约的作品,虞讷立时就逐字逐句地加以嗟叹赞赏了 。如果能改变上述故事的结局,让韩愈建议用“推”字,且贾岛也接受,那么,也可以断言:正是那些跳起脚来说“敲”字用得好、“推”字不宜用在此处的人,会跳起脚来说“推”字用得好、“敲”字不宜用在此处 。中国的古代诗词受形式格律的严格限制,不可避免地在相当程度上沦为封闭圈子里的小文字游戏 。语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一般认为,句中的第一个“吟”字是写作的意思,第二个“吟”字是吟诵的意思 。不妨这样解释:这句话的第一层意思是唐人的诗写得好,第二层意思是因种种限制,在这样一种写作形式里,无论内容的宽度或者思想的深度都极其有限,后人不一定没有唐人聪明,不一定写作能力不强,然而,没有用了,与其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后强写类似的句子、惹人嘲笑,不如老老实实地念念旧句算了 。我在想,句中的第一个“吟”字是否还能解释为写诗的天赋、才能?即《唐诗三百首》尽管不是什么大部头,但只要多读几遍,任是再没有天赋、才能的人也能对付着写出几首诗来了 。本来就是文字游戏,就那么几个套路,熟能生巧,真不难 。这样解释,似乎也通 。纵然是文字游戏,且有严格的限制,也有些人玩得好,特别得好,好得令人沉醉 。许许多多美丽的诗词,文字美,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真挚,具有穿透时空的魔力 。尽管已“换了人间”,你不是一定要花很多功夫去钻研这些东西,但如果你还愿意挤出很有限的一点时间来接触、体会,那真是很美丽的邂逅 。然而,但凡不是有特别的志向,你不要强迫自己读多少首、一定要理解哪个人的作品或哪些作品 。你真正喜欢的作品,往往第一眼看见了就喜欢 。虽然文词上有时代隔阂,但稍看看解释,也就懂了 。且究竟为什么喜欢,却不一定能说清楚 。许多能说清楚的喜欢,其实不见得是真喜欢 。特别不要硬背自己不喜欢的作品 。年青人记忆力好,无论理解不理解、喜欢不喜欢,确实可以硬背下来许多 。然而,没什么意思,没什么意义 。除非你真正喜欢的,其余的硬背成果,用不了几年,就会被你忘记得干干净净,基本不留下痕迹 。我自己还是有些喜欢古代诗词的,我愿意看到人们与古代诗词的美丽邂逅,但我真的反感、特别是不希望孩子们看《中国诗词大会》一类的节目 。将文学欣赏变成记忆力大赛犹则罢了,不过就是以文化之名糟蹋糟蹋古诗词而已,关键在于深入节目骨髓的假装高明、强行解读、刻意与名人套近乎 。此中问题还不主要在于个中人的虚伪,而在于彻头彻尾的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