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三首古诗词的写作背景


杜甫《月》的写作背景及诗词赏析以“月”为题 , 让我们联系到“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 , “露从今夜白 , 月是故乡明”等名句 。月有一个特定的内涵:望月就易思乡 。
“万里瞿唐月 , 春来六上弦”:“万里” , 作者先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大的背景 , 然后现一轮孤月 。使人感到 , 天地之中 , 作为个体的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六上弦”从时间的角度写时间之久 , 与“夜久”相呼应 , 表明长期在外漂泊的厌倦 。
“时时开暗室 , 故故满青天”:主体仍然是月 , 有情开室 , 但满眼望去仍然是漫天的清辉 。独处陋室 , 浴漫天清辉 ,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凄清孤独啊!叠词的运用还构成了节奏的美 。

【搜集三首古诗词的写作背景】

“爽合风襟静 , 高当泪脸悬”:“爽”该是“清朗”之意 , “合”当是“匹配”之意;清朗的月色加细风 , 可以很美妙 , 可以很凄凉;“高”句语序该是“(月)高悬对泪脸”化被动为主动 , 既是题目的需求 , 也是诗歌新奇的需要 。也有人说“风襟”是“外衣”的意思 , 本人认为有点太实 , 好像词典也没有这一词语(或许太过孤陋) 。
“南飞有乌鹊 , 夜久落江边”:这一句写南飞的鸟急于回归 , 疲倦的落在江边栖息 。可以看做诗人的自况 。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 , 漂泊不定 , 经常远离故乡远离亲人 。对于自己的家乡、亲人 , 他是思念情切 , 刻骨铭心 。全诗以明月兴思情 , 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 , 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 , 相织相融 , 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 , 使读者不觉之间与之同悲共泣 。一生颠沛流离 , 漂泊不定 , 经常远离故乡远离亲人 。对于自己的家乡、亲人 , 他是思念情切 , 刻骨铭心 。全诗以明月兴思情 , 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 , 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 , 相织相融 , 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 , 使读者不觉之间与之同悲共泣 。
搜集三首古诗词的写作背景

初一上册语文第15课古代诗歌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jie二声)石 , 以观沧海 。
水何(dandan四声)澹澹 , 山岛竦(song三声)峙(zhi四声) 。
树木丛生 , 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se四声) , 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 , 若出其里 。
星汉灿烂 , 若出其中 。
幸甚至哉 , 歌以咏志 。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 , 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 , 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 , 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 , 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 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 , 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 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如旧年 。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
《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 , 其中“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 , 但时近春节 , 头顶大雁 , 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 。全诗意境优美 , 情景交融 , 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 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 , 绿杨阴里白沙堤(di一声)
《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 。也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写早春的西湖极有特色 , 读后会同诗人一样 , 爱上这湖光山色 。白居易是在公元822年(长庆二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时候创作了这首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