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夜月》的全诗意思是什么?( 三 )


唐圭璋先生在其《唐宋词简释》中以为这首词还有言外之旨:“然今日空梦当年之乐事,则今日之凄苦,自在言外矣 。”依唐先生的看法,这首词表面上是在写作者的梦中乐事,实际上则喻示着他现实中的凄苦,是在以夜梦之乐反衬日间之苦;词作仿佛是座冰山,梦中乐事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部分,而水下的则是作者的凄苦 。对于唐先生的如此解读,我也不赞成,整首词洋溢的都是一种宁静和优美的气息,是从容不迫的,看不出来在这背后有何种凄苦隐藏其中 。
全词所写的就是在一个偶然的夜晚,当然也是一个清闲的夜晚,作者梦到了自己曾经在江南度过的一段日子 。在那些日子里,给他印象最深的是梅熟的时候,在画船上吹笛,而彼时又是夜雨潇潇,在雨声中还听到了岸上驿桥边有人在说话 。词的妙处在于通过一个“闲梦”,描绘了江南特有的风情,而这风情本身具有的美感,已经让我们向往不已,得到了美的愉悦了 。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
中秋待月(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
中秋登楼望月 (宋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春山夜月唐·于良(1)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 。(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 。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 。(3分,三个要点各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一年级至三年级语文 古诗词及诗意,

【诗《夜月》的全诗意思是什么?】

【一年级上册】 画 唐 王维 静夜思 唐 李白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下册】 春晓 唐孟浩然 村居 清 高鼎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清 袁枚 小池 宋 杨万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 宋苏轼 山行 唐 杜牧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赠汪伦 唐 李白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下册】 草 唐白居易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绝句 唐 杜甫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年级上册】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年级下册】 咏柳 唐贺知章 春日 宋 朱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林杰 嫦娥 李商隐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画》的意思: 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 。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 。静夜思: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 。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李白的这首思乡之作,被称为“千古思乡第一诗”,感动了古今无数他乡流落之人 。诗的起句,“床前明月光”,可谓平实朴素之极,以此清静之景来衬出诗人的寂寞孤单 。这首诗在写法上,能注意心理刻画和行动举止描写相结合,第二句中,一个“疑”字点出诗人的内心深处迷离之因 。由于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因此很容易产生错觉 。这是诗人极写思乡之切,因而才情思恍惚,眼目迷离 。后两句诗人从沉思中转而清醒过来,便是一“举头”,再一“低头” 。为何要“举头”?因为诗人后来既然已醒悟到地上应是月光而不是白霜,所以就产生了无穷的遐想,这就是“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类的古人有关月光传情的诗句所表述的思亲之情 。他感到光看地上的月光还不足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因而便“举头”仰望,这样便可看得更加真切一些,清晰一些,似乎要从这明月里寻找家人从远方寄送来的美好祝愿 。仰望既久,思念愈深,诗人便又转而“低头”了 。为何还要“低头”呢?这是因为虽久久仰望,甚至望眼欲穿,依旧不能从明月那里得到一份慰藉,无奈之中,只得低头沉思不语了 。以无情言情则情出,从无意写有意则意真 。于是,诗人将对故乡的思念,化为寄情明月之举,头上的明月,心中的故乡,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春晓: 春天不知不觉的到来了,到出都可以听到鸟的叫声,晚上听到了风吹雨打的声音,暗自感叹,那些花儿不知要掉落多少啊 。村居: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所见: 牧童骑者黄牛唱着歌,歌声响彻整个树林,忽然看到树上的蝉,想捕到它,就突然停止了唱歌。小池: 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 。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赠刘景文: “荷尽”、“菊残”两词可以看出是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