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诗词中的禅境,小说中的禅境,书画中的禅境

首先我们得了解什么是禅境,
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烦恼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静 。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 。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 。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
宁静的心,质朴无瑕,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
禅的定义:禅那,汉译静虑,即于一所缘境系念寂静、正审思虑 。
也就是说诗词,小说,书画中的字词,文字,画面能够使读者或观看的人产生一定关于自身更深得,积极的思索,或者说使其思维得到更好得梳理的一种心理状态
禅的古诗1、原文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译文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 。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 。3、注释垂緌: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清露:纯净的露水 。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藉:凭借 。4、作者简介虞世南(约558~638),唐代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唐初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字,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 。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 。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 。”) 。代表作有《出塞》、《结客少年场行》、《怨歌行》、《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等 。
什么叫诗词中的禅境,小说中的禅境,书画中的禅境

"禅从静中透,思从悟处来"出自那首诗词没有这样的诗词,相似的是出自:
清夜琴兴
作者:白居易 (唐代)
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 。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 。
清泠由木性,恬澹随人心 。心积和平气,木应正始音 。
响馀群动息,曲罢秋夜深 。正声感元化,天地清沉沉 。
诗僧姚广孝简论 诗词对联 佛

【什么叫诗词中的禅境,小说中的禅境,书画中的禅境】

诗僧姚广孝简论 作者:解芳 【内容提要】 姚广孝为明初禅僧 。少时出家,改法名道衍 。明洪武年间,姚广孝经人举荐,以僧人身份辅佐燕王朱棣 。策动“靖难之役”,成就了永乐的帝业 。姚广孝既有政治作为,亦有诗文造诣 。他与当时许多吴中文人往来频繁,为“北郭十友”之一 。他作诗清新婉约,颇有特色,且深寓真挚之情 。世人评价姚广孝,因其政治作为而常有偏见,视以为异僧,秉有纯粹之功利心 。事实上以诗观人,便可深味姚广孝出世间与入世间感性知性郁结之心境 。同时,剖析广孝诗,亦可体会其中与文人诗不同之禅意 。姚广孝的诗文主要有《逃虚子诗集》十卷,续集及补遗各一卷,《逃虚类稿》五卷 。此外亦有《道余录》、《佛法不可灭论》及《诸上善人咏》各一卷 。其诗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评,乃“清新婉约,颇存古调” 。同时,姚广孝胸怀中所寓之对人世的深挚情感、对宇宙的知性观照,亦点滴弥散于诗文间 。这仿佛合了近人王国维于《人间词话》一书中说的“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姚广孝之情志秉性,有一种佛教信仰的参悟,可出人世之局外,以静虑之心观照万物之生灭来去;亦有一种在世生活的热忱,可入人世之局内,体会人间事之酸咸甘苦 。故其作诗,既能入其内,以深挚之情感,写现实之生活;亦能出其外,以冷静之理性,写空寂之禅境 。姚广孝诗之特色大致有三;其一,登览山水、访师问友之作,常有深挚之情与睿智之思 。此一特色,乃是就姚广孝诗之内容而言 。靖难以前的姚广孝,为一方云游僧,行于诸方,与道徒、文士结伴,参禅学道,观览胜概 。故其于所到之处、所遇之人,作诗以记,抒之以情,寓之以理 。譬如“偶来值禅侣,清谈忘永夕”;“忘彼区中缘,乐此尘外境” 。因之,在人与事一面,有送别思怀、赠答宴游之作 。如“我住城西寺,君归湖上山 。马声知驿路,树色认乡关”,写离别之事 。于姚广孝而言,云游经历一方面增益他在哲学与诗学上的修养与磨砺;另一方面则使他与友人相知相交,结下深厚的情谊 。所以,“离人千万意,都在短亭中” 。短亭筑在城外,立于路边,其中融入了客游人无限之离别意 。且在离情别绪里,更平添一分对往昔乐游之追忆 。譬如他写,“去年折花寄邻叟,今年邻叟无何有 。可怜见花不见人,肠断东风绕花走 。但愿东风休作恶,且使北人相与守 。一枝送尔表情亲,侑花得句何须酒 。”乃是寄思念之情于东风,追忆与友人把酒言欢、切磋诗艺之真趣 。姚广孝居于吴地,位列“北郭十友”之一,与北郭社的成员常有同游、酬唱之乐 。他曾写过《题张山人适乐圃林馆十首》,乃是与北郭诸友同咏之作 。其中有“去官归故里,侨隐倚高林 。花月尊前友,松风席上琴”一首,言同里张适辞官退隐山林,诸友人相访之事 。当时同往乐圃的,亦有高启、倪瓒等人,众人饮酒、吟诵,颇得逍遥情致 。而“巷僻无车马,闲扉掩薜萝 。笼驯传信鹤,池蓄换书鹅”一首,则是姚广孝写乐圃林馆幽静、空寂之味 。远遁山林,避俗世之喧嚣,乃是元末明初,文士们向往之境 。而驯鹤与蓄鹅的闲情逸致,又增添了一分物我同境之美,恰合了禅者圆融于心之参悟 。在景与理一面,则有登览、题画及怀古之作 。其中,登览与题画之作,多以今之眼光,或绘自然之景,或抒感怀之情,亦或寓哲理之思 。如《洞庭谣》,以“七十二峰在其下”,“太湖三万六千顷”,极写洞庭的磅礴气势,由岚云水气之晦明变化,到阳动开霁之波平湛湛 。山水景物,千态万状,尽在三十二句七言诗里了 。又如《题画》一首,写“小小板桥斜路,深深茅屋人家 。竹屋夕阴似雨,桃源春暖多花”,以六言道出山里人家之恬淡与真淳 。“小小”、“深深”迭音,竹屋、桃源交融,夕阴似雨,春暖多花,似有自然而然、清丽澄彻之味 。另一类题画诗,如《题倪云林墨竹》,则常有睹物思人之意 。诗中写“开元寺里长同宿,笠泽湖边每共过”,即言姚广孝与倪瓒往昔交往之情谊,淡泊而真挚 。至于怀古之作,亦常有以古之眼光,观照现世 。如《春日过显忠墓》一首 。姚广孝立于墓冢前,遥想古人昔时龙风姿,一时“四海服威怒” 。然转瞬间,恍惚如梦,万物皆空,只叹“焉知大化中,天地同旅寓 。事业水上沤,功名草头露 。死生谅莫测,荣华何足顾?”对姚广孝来说,古人的经历与事业,譬如浪花卷过,江水浮影,流逝不返 。而现实之功名与死生亦辗转如烟,缘去缘来,终在历史与自然里归于空净,终在永恒中归于消散 。所以于功名、死生、荣华之执念,全可抛弃 。这种超越的观照,既是禅佛之体悟,亦是内心旷达之流露 。另外,如《淮安览古》、《过顺德城》等诗,皆如此类,寓古今融通之情致 。由是,拈出姚广孝诗之第二个特色,乃“兼采众家,不事拘狭”,有唐宋及汉魏的风格 。元代诗人,写诗常染纤之习,而姚广孝好学古人之道,作诗往往有拟古之迹,诗风清新雅淡,亦有高格 。譬如“古淡岂易学,五字真吾师”,“萧梁事业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 。此一特色,与当时文人风气有关 。姚广孝既是通晓文艺、善长诗文的僧人,自然与文人交往颇多 。元至正二十年(1360)至明洪武七年(1374),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