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严肃认真,不随便的词语是?( 二 )


出门如宾 出外做事象接待贵宾那样认真谨慎 。
钉是钉,铆是铆 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 。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 。
观往知来 认真研究过去,就能推测未来 。
汉人煮箦 汉:汉中地区,在今陕西省 。箦:席子,此指竹席子 。汉中有个人把家里床上的竹席子当作竹笋来煮着吃 。比喻仅靠肤浅的知识去生搬硬套而不认真学习真知的荒唐行为 。
率尔成章 率尔:不经思索,随意地 。不加思索,下笔成文 。形容写文章粗疏草率,不认真 。
慎重其事 谓对某一事的态度严肃认真 。
熟读深思 反复地阅读,认真地思考 。
消极怠工 指用消极的方法不认真工作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 。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 。
业业兢兢 犹兢兢业业 。小心谨慎、认真负责貌 。
一哄而起 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 。
正儿巴经 亦作“正儿八经” 。亦作“正二八摆” 。①正经的;严肃认真的 。②真正的;确实的 。
正经八百 ①正经的,严肃认真的 。②犹名副其实 。
正正经经 ①严肃而认真 。②犹言堂堂正正 。
郑重其辞 谓说话态度严肃认真 。
吊儿郎当 〖解释〗形容仪容不整,作风散漫,态度不严肃或不认真 。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解释〗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
“严肃”和“严格”地区别是什么?慎重其事 指对某一事的态度严肃认真 。
一字一板 形容说话从容清楚,吐字清晰,也指严肃认真,毫不苟且或正正经经,合乎规矩 。
出处:老舍《二马》:“温都太太把房钱,吃饭的时间,晚上锁门的时候,和一切的规矩,都当着伊牧师一字一板的交待明白了 。”
正儿巴经 ①正经的;严肃认真的 。②真正的;确实的 。亦作“正儿八经” 。亦作“正二八摆” 。
正经八百 ①正经的,严肃认真的 。②犹名副其实 。
出处:张天民《创业》第二章:“秦发愤却当了真,正经八百地说:‘抗美援朝的时候起的 。’”
正经八板 正经的,严肃认真的 。同“正经八百” 。
出处:陆星儿《北大荒人物速写》:“铁娃把孩子塞给了秀娟,披着的棉衣也甩到了炕上,正经八板地坐了起来 。”
正经八本 正经的,严肃认真的 。同“正经八百” 。
出处:郭澄清《大刀记》第十八章:“可是,我们干革命,只要正经八本地干,哪有不忙的时候儿?”
正正经经 ①严肃而认真 。②形容正大光明 。
出处:清·李渔《怜香伴·狂喜》:“哄我正正经经听了半日,只说当真,原来又是说笑 。”
郑重其辞 谓说话态度严肃认真 。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六回:“他才恭肃其貌,郑重其辞说道:‘年兄!你今日束修来见我,其实惭愧 。’”
郑重其事 郑重:审慎,严肃认真 。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
严肃地说,什么地读,么地听,什么地跑,什么地问,什么地走搜狗1、 古诗,一般都不太长,寥寥数语,短短几句 。可古诗的魅力却是无限的 。我是古诗的迷恋者,时常会在古诗的世界里迷失自己 。在夜深人静的月光下,泡上一杯浓浓的香茗,放松一整天忙碌的心境,慢慢沉浸入古诗的世界里,你会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放而忘形,因“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的婉约而惆怅,因“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的边塞而凄楚,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而舒怀 。古诗,是一种意境 。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物无可羁乎我 。柔则终日魂牵梦绕,缠则难越方寸心田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站在空旷如雪的天山之巅,眺望着那漂浮在云海中若隐若现的明月,耳边惟有剌剌作响、直刺几万里之外玉门关的长风,在这大气磅礴、雄浑辽阔的意境中,怎不叫人充满顶天立地的万丈豪情、挥洒指点江山的磅礴气概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失恋之人,在落花微雨之时目睹双飞燕的相亲相爱,那种触景生情的眷恋,那种柔情似水的回味,那种黯然忧郁的无奈,那种顾影自怜的伤感,让人欲哭无泪,欲挣无力,欲罢不能,欲语还休!个中滋味,犹如手中浓浓的绿茶,苦涩甘甜,足够一生慢慢地咀嚼品味 。古诗,是一种凝固的画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寥寥四句,就把秋天雨后的深山及山中的松树、泉水、石溪在月光下的景致刻画得栩栩如生,活脱脱的一幅山水画 。而“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就更是中国古代画家笔下绝好的水墨大写意素材了 。再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中那直上九霄的孤烟和长河那头即将西沉的圆圆落日,把大漠的空旷萧条和旅人内心的寂寞悲凉表露无遗,我想只有西洋的油画技巧和丰富的色彩才能更充分地把这种意境描绘出来吧?!古诗,不长,却蕴藏着广袤的世界、丰富的联想和无穷的意境 。在古诗的世界里,忽而气势磅礴、雄浑激荡;忽而柔和细腻、委婉缠绵;忽而萧瑟苍凉、孤独寂寞;忽而忘情阡陌,韵味悠长 。严肃与诙谐,生动与质朴,含蓄与明了,委婉与豪爽,直让人几经磐涅,荡气回肠 。古诗的魅力已深深的扎根在我的心里,我甘愿放纵自己,在古诗的世界里沉沦、迷失、不可自拔…… 。2、 开学伊始,教语文的葛老师突然在课堂上为我们背诵了一首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葛老师的普通话十分标准,浑厚的男中音听起来很悦耳 。但惭愧的是,我傻傻地张着嘴,不知所云 。也许很多同学跟我有同感,大家面面相觑,似乎都有点犯傻 。直到葛老师转身在黑板上板书,教室里才有了一些轻微的、像是激动又像是醒悟般的惊叹声,如湿润的雨点在空中飞扬 。我没有出声,心里惊讶极了 。真的,那么简单明白的一些词,竟组成了一幅流动着的,浸透了苍凉之感的图画,那么忧伤,那么惆怅,然而却又是……那么美!升入初二以后,语文老师换了 。新的语文老师也姓葛 。端丽的板书和每次作文后对我的评语都让我的心里充满阳光 。他上课时声情并茂,经常给我们讲授一些课文之外的古典诗词 。甚至还有格律诗的音韵,平仄之类的诗词知识 。这些都无须考试,可我把它们背得比应考的英语单词还要滚瓜烂熟 。我以为背熟就能写了,写真正的律诗 。然而,哪晓得一提起笔来,我就晕头转向了 。根本写不出一首像样的格律诗 。见我学得认真,葛老师又开导我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至于那些格律之类,知道就可以了,不必拘泥,真正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他的诗不是做出来的,而是从他心底流出来的,比如李白……葛老师特别推崇李白,于是理所当然地,我也爱上了李白 。我尤其迷恋李白之死———为了捞取落在水里的月亮 。我想我将来要是当上了诗人,至少也得为摘取天上的星星而死 。为了我的李白之梦,我攒下零花钱买了一些诗词选本,如《唐诗一百首》、《宋词一百首》之类,一首一首挨着背 。就跟九十年代的少女戴着耳机学阿妹的歌似的 。所不同的是我永远也学不会 。葛老师说的“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总是到达不了 。但古典诗词由此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这世界远离周围的“阶级斗争”氛围,远离我少女时代的种种烦恼 。我读着、背着,惊讶那些通晓明白的字句间,竟有如此美景、如此浓情、如此深沉的思想和哲理……我们几千字几万字讲不明白的东西,古人几十个字就讲透了,而且还押韵,还朗朗上口 。难怪它们能经受千百年的时间淘洗,而一代一代的孩子就背着这些诗长大 。我们死了,可是诗词还活着 。我想,它们要活到什么时候呢?也许要到太阳毁灭,地球不再转动为止 。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多么骄傲的事啊!但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那时我已考入本校高中,喜欢李白的葛老师也不再教我们了 。因为在课堂上宣扬“封资修”,葛老师被戴着红袖章的学生揪出来,站在操场上的太阳底下弯着腰低着头接受批斗,还要唱:“我是牛鬼蛇神,我是人民的罪人……”唱得满头大汗淋漓 。我远远望着,欲哭无泪,真想冲上去救他,但是没这个勇气